|
如何提高國家科學基金申請的中標率
如何選好一個有重要意義的研究課題,使它更具有好的競爭力,對于一份申請書是極為重要的.
項目的“重要意義”,是指對科學有著重要的學術意義;有潛在重要的新技術、新材料前景;也包括在未來獲得的科研成果對解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重大推動作用的多重意義重要性的重大基礎性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申請中標率也只有20%左右,為了提高申請基金的中標率,除應做好選題和做好申請書的書面表達之外,在選題和書面表達之前做好充發準備也是必須的。這些準備工作包括:1.選題的醞釀,2.研究思路的醞釀二個方面的準備。
在選題的醞釀方面,應結合自己的工作及時總結,找出自己現有工作中的新苗頭,發現的新學術問題或通過文獻調研結合自己的工作基礎,尋找適合自己研究的新工作內容。通過工作總結或文獻調研要注意做到從一般性工作中提煉學術問題,從文獻中及工作中發現新的創新思路,爭取使自己的學術思路提高一步,這樣做既有利于提高基金申請中的獲準率,
在填報中申請書的醞釀方面,注意在選定課題之后,填報申請書之前,應考慮一下關于這個課題別人是怎樣開展工作的,我再做此工作應從何處著手,以體現自己的工作特色。選定大體工作思路后,應進一步考慮,我這樣去研究可能遇到那些重要學術、技術問題,對這些學術、技術問題,我準備如何去解決或如何加深對這些問題的認識程度,為最終認識或解決這些問題創造條件。有了上述兩個方面的醞釀之后,應當基本可以做到深思熟慮,思路成熟,這樣再填報基金申請書,對各欄目填寫的內容應該可以胸有成竹了。
申請人的申請資格
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中級職稱具有博士學位的科研人員均可申請。按新規定在職研究生(碩士和博士)也可申請面上項目,中級技術職稱、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也沒有博士學位的申請者,要有兩名高級技術職務的同行專家推薦。沒有推薦意見,則屬于手續不全。
在職博士生的申請者需導師的推薦信。
為了使申請者撰寫好申請書,下面按2006新版申請書的申請提交逐項介紹涉及到的有關問題。提出一些建議和應該注意的事宜,供基金申請者和基金管理人員參考。
申請基金選題的來源不外乎是從自己工作積累中產生或從文獻調研中產生。從自己工作積累中產生申請課題時要注意從自己工作的眾多方面和眾多實驗現象中提煉出具有學術內容(含新技術內容)的問題來醞釀成申報基金的研究課題。這樣通過提煉的課題才具有自己的創新性。而不要將現有手頭工作集合起來,不加深化、不加提煉地“打包成基金課題來申請基金,這樣的效果往往是重點不突出,學術問題不突出、創新之處不突出,而影響基金申請的中標率,若申請基金的課題來源于文獻調研、文獻追蹤,則應注意對文獻工作應有自己的改進性想法或將文獻上的新方法用于自己現有的工作,從而發展出新的具有某種創新意義的研究課題。這樣來申請基金自己可以提高自己申請書的競爭力。不希望用完全追蹤文獻、完全重復文獻或專利工作的思路來申報基金項目,這種課題即使再“新”,也是“重復”,也不具創新性,因此就不具備在基金評審過程中的競爭力。
美國公民中申請基金:亞洲人(主要是華人)成功率低于白人
NIH 亞洲人23.6%,白人30.2%!原因:語言表達不行!
一份好的申請書必須是文字流暢、結構合理、語法正確、容易被同行專家理解和讀得懂的申請書
(1)項目名稱要確切、醒目,主題明了
目前,科學基金申請項目中一個較普遍的現象是大題目下做小課題,使人很難從項目名稱判斷申請人究竟要做什么,這樣命題就顯得不十分理想。如果讓別人一看題目不能明了你干哪方面的具體研究,對象是什么,用什么研究方法,解決什么具體問題,在同行評議中就等于你下了一個“先手棋”。應充分發揮項目名稱的作用,沒有必要在題目中加上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等修飾字樣,因為基金會本來就是支持基礎研究的。如果申請的研究內容基礎性不強,題目上多了“基礎”兩個字也無濟于事。
(2)報送學科要準確,勿將學科代碼當指南
學科代碼是為計算機管理服務的,學科代碼不等于學科指南。代碼1表示投送學科,代碼2表示相關學科,并不像考大學有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由于交叉學科的項目逐漸增多,準確填寫相關學科代碼,會便于基金管理人同為申請項目尋找合適的相關學科同行評議專家。對屬于本學科的項目,即使你把代碼填錯了,學科也會按照申請內容遴選合適的同行評議專家。但對于相關學科,如不屬本學科范疇,就要到別的學部或學科去打同行評議專家,代碼錯了,找到的專家就可能不合適。如果投送學科完全錯了,就相當于考大學時報錯了志愿,也許會白白錯失一次申請機會。
從代碼本中去尋找適合自己申請書內容的代碼,而較少考慮所選代碼對應的評審專家群,從這個意義上說所填的學科代碼已經就決定了你的申請書投的是那些方面的專家。且有些專家所填的學科代碼往往還與申請項目內容對應的學科不一致(只是字面上一致)。希望申請人在寫申請前一定要先閱讀指南中的相關內容,再考慮怎樣寫申請。如果你的申請內容涉及多個學科,你就要比較各相關學科的項目指南,看一看你的研究重點與哪個學科更接近,
摘要欄主要撰寫項目研究內容和意義簡介(限400字)
項目摘要是基金委工作人員和同行評議者閱讀的第一重
要信息,必須寫得簡明、清楚(clearly and concisely),內容包
括科學問題、目標、主要研究內容和預期成果。項目主任往往用項目摘要作為選擇同行評議專家的依據。
將來面上項目批準項目的摘要會在基金會的網上公示,可以讓其他人在網上了解已批準項目的具體研究內容和意義。應避免寫得空洞,無法讓別人了解已獲準基金項目從事哪方面的工作而失去摘要的意義。要認真把這一欄寫好,盡可能明了一些,讓別人可以看明白申請項目研究的對象是什么,采用什么研究方法,準備解決什么關鍵性的科學問題等等。
報告正文部分
1.項目的立項依據
立項依據與研究內容中的前3部分是撰寫基金申請書最關鍵的3個部分。這3個部分寫好了,其他各部分就相當于錦上添花。立項依據應包括項目的研究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分析。作為基礎研究須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科學和技術問題來論述其應用前景。這部分應注意以下幾方面主要問題:
(1)既要介紹國外動態,更要介紹國內研究情況
中國人寫論文時喜歡引用外國人的工作,而不注意引用國內同行的工作,基金申請書也有類似的問題。這樣,評議人會認為申請人對國內研究情況不了解,就可能會以“不了解國內情況”為由,不同意資助該項目。
對于“立論依據”欄目的填寫,主要應填寫如下內容:a.本項研究的重要性及工作背景簡介(學術背景、技術背景、應用背景等),b.本項課題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存在的學術問題、爭論點及研究趨勢,c.本人開展此課題研究的工作基礎、工作苗頭、選擇本課題的思路,d.本課題的成果前景等四個方面。當然根據自己申請課題的實際情況,在具體填報“立論依據”時,可以根據上述四個方面有所增減,但上述內容的a、b兩項應是必須填寫的內容,“立論依據”的填報內容,主要是說明所選課題的重要性及體現申請者本人對相關文獻、工作背景分析等工作調研的能力和對本課題的深思熟慮的程度。顯然,在“立論依據”欄把上述4方面的有關情況講得越透徹,分析問題越深入,越能體現所選課的重要性和申請者個人的研究能力。
(2)國內情況應包括申請者自己的研究工作
不少申請人往往只介紹他人的工作,而不介紹自己的工作。可能有的申請人認為在研究基礎中會介紹,立項依據中就不介紹了。這樣就顯得立項依據不太全面、充分。申請者必須在這里簡單介紹自己已有的工作基礎,以使評議人能比較全面地了解申請人。
(3)必須闡明申請人要從事本項研究的理由
有些申請只談有本項目的意義和國內外動態,但沒有介紹申請者本人為什么要從事本項研究,似乎申請是給別人寫的,而不是給自己寫的。應該清晰地介紹究竟您在前期工作中發現了什么,別人的工作中存在什么問題,或者你對哪個科學問題有什么特殊想法等等。否則,評審人難以判斷申請人自己的具體想法,這樣的申請絕對屬于沒有到位。
(4)不要隨意使用填補空白、國際先進等詞用在申請書上會引起評審專家的看法,而且這也不是立項依據,填補國內外空白不是特色與創新
盡管改革開放20年來,國家經濟有較大的發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經濟實力依然不足,雖不能說還是一張白紙,但沒有畫過的地方還很多,靠填補空白是畫不出美麗的圖畫的。目前,基礎研究可以有所為的,首先應該關注國民經濟中急需領域的基礎研究和國內已經有一定研究基礎,有可能在世界上占領一席之地的研究領域的基礎研究等兩個方面。填補空白屬于新聞宣傳語言,
2.項目的研究內容、研究目標,以及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這是正文的重點闡述部分,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研究目標應是解決科學問題和學術性問題
作為基金項目不是簡單地去做一件具體的事,解決一個非學術性的目標,而是要研究和解決具體事件中的科學問題或學術性問題。以材料為例,很多申請的目標只是研究一種最佳工藝或者使某種材料達到什么具體性能,這類項目屬于開發性研究,沒有提出任何科學問題或學術性問題,不符合基礎研究的要求。
另外,探索規律本應該屬于基礎研究,但在目前經費還比較緊張的情況下,泛泛地探索什么規律,而不能很好地論證要了解某個規律的意義,那就缺乏競爭力,難以得到支持。
(2)研究內容要突出重點
目前的面上基金項目的強度不算很高,一個基金面上項目只要求解決一兩個科學問題。希望取后的研究結果要有力度,不要泛泛的,什么都做。過去曾有評委指出,有的申請內容什么都做,好像把教科書的目綠全列上了,這種申請多半出自高校老師之手。為了把研究內容敘述得清楚些,可以在每一個研究內容下把細節描述得清楚一點,列出關鍵的細目。以免因“內容過多,重點不突出”而招“槍斃”。
另外,很多申表分不清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的關系,把研究方法作研究內容,評審人會認為申請人思路不清,這樣的申請項目是很不理想的。
(3)擬解決的關鍵問題要清楚
不少項目申請中沒有填寫此項,評議人就很難知道申請人是否了解項目涉及研究的難點,以至難以判斷申請人完成本項目的可能性。如果早請中難點寫得不清楚或者根本不對,評議人也會認為申請人缺乏能力完成本項目。所以,此項目必須寫,而且力求寫得準確。針對提出的難點,合理設計研究方法、技術路線,申請項目就有較大的把握得以完成。
對于“研究方案”的填寫,主要應填寫:在“研究內容”欄目所列出的工作思路下,具體開展研究工作的方案,解決具體學術難題的方案等內容。如,具體的合成路線,如何獲取數據及如何分析數據等。“研究方案”欄目的書寫是體現本課題的工作思路是否可行,工作有否創新的文字材料。在“研究方案”欄目填報的內容,應是“研究內容”欄目所填內容的細化和具體化,而不是上述內容再填寫一遍。
在填寫“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案”時,有關自己的學術思路,具體的技術路線,如何解決可能遇到的學術、技術難題等內容,應當盡可能地講出來,以便評審人能基本了解你的工作思路,從而便于判斷你的工作能力及工作水平。但評審人在評審你的項目時不必要完全精確掌握你的工作思路,訣竅之處可有所保留。
3.擬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這部分包括有關方法、技術路線、實驗手段、關鍵技術等方面的說明。過去的申請書只留半頁,很多申請沒有把具體的研究方案及思路表達清楚。
(1)研究方法、技術路線要具體、清晰
多數申請這部分寫得比較含糊,每一步研究解決什么問題表述不很清楚。能逐項寫清是非常必要的。過去,我們曾見過一份申請書,這部分寫得相當清楚。用什么方法,對別人的方法進行什么樣的修改,并提供了同行完全可以照樣操作的試驗步驟。通信評議結果是3個特優、2個優,學科評審組一致贊成資助。
(3)要從學術角度提出可行性分析
很多申請在可行性分析一節上僅僅簡單地介紹人力、物力情況如何,比如:研究組有幾名教授、幾名副教授,有多少博士、博士后,有各種先進的工作條件,單位有國家重實驗室等等。但更應該從學術角度對研究方案進行可行性分析,突出申請人學術思路方面的好想法,闡明你的設計方案、研究方法、技術路線能否實現預期的研究目標。研究隊伍、研究條件和學術思想方面的綜合優勢才是基金項目能否取得成果的關鍵,三者缺一不可。
(1)避免把“創新”擴大化
近些年,創新的概念被炒作得十分厲害。至于創新一詞的意思,據《漢語大詞典》中的解釋,第一個意思是創立或創造新的;第二個意思是首先。但英文的解釋有很多,現在很多人把innovation解釋為創新,事實上是把創新擴大化了。有人在解釋知識創新時用了knowledge innovation一詞,事實上這里的innovation更接近于renew(更新)的概念,我們認為真正理解創新用英文bring forth new ideas較為合適,即必須有new ideas,否則,只能是革新或者更新。如果申請基金要提創新,可能難較大。
(2)要提出申請人的研究特色和新穎的學術思想
是指申請人要開展的研究項目的特色和新穎的學術思想,而不是泛指一個新領域的特色,新研究領域的特色可能是申請人的,也可能不是申請人的,而是學科發展固有的。因此,申請人必須闡明自己特有的研究特色。與可行性分析一樣,研究條件的特色并不能完全表明申請人的研究特色和學術思想新疑性。同樣有了好的研究條件,有的人可以做出很漂亮的研究工作,但有的人只是把它當擺設。另外,市場經濟或大或小地沖擊著基礎研究,只要你的學術思想有一點新穎性,或者把其他領域的好思想借鑒到你的研究課題里,就可以增添申請項目的競爭力。
(3)不要泛泛地談學科交叉
學科交叉是學科發展的必然,基金會鼓勵學科交叉,但不等于說你的申請項目屬多學科交叉就算有特色、有創新,就應該給予資助。我們曾經討論過學科交叉的概念,大家一致認為:“學科交叉必須對相關學科的發展都有促進作用”。如果你的申請項目屬于學科交叉項目,必須闡明交叉點在哪兒?泛泛地說本項目是多學科交叉,但沒有創新、特色,那也不會因此而得到評審專家的認可。
(1)研究計劃要盡量具體一點
便于評審專家了解申請人安排的研究進度是否合理,盡可能詳細撰寫。過去,曾有人表述年度研究計劃僅僅用了3句話:第一年繼續進行文獻調研,第二年實驗研究,第三年總結并寫出研究報告。這不是編出來的,真有這樣的事。研究過程中不斷調研都是可以理解的,但申請書已經上報,還要花一年時間專門作文獻調研,難以理解,也許時間多了點,基金會不可能把項目經費的40%(第一年撥款比例)讓你僅僅去作文獻調研。
(2)預期進展可給出一個大致的設想
由于基礎研究不同于攻關項目,研究進度是可以根據研究進展情況進行修改的。通常,真正能出大成果的項目,可能會不斷打破原計劃,表明你在研究中有新的發現。
(3)預期研究結果
面上項目總結報告中包含的成果類型有十幾類,但真正能夠衡量基金項目完成情況的只有幾種。理論成果可以包的知學術論文、科技獎勵(特別是自然科學獎)和人才培養等等。應用成果應以經濟、社會效益衡量,但由于基金投入有限,大多數屬于間接成果。
(3)預期研究結果
理論成果可以包的知學術論文、科技獎勵(特別是自然科學獎)和人才培養等等。應用成果應以經濟、社會效益衡量.
①預期研究結果要與研究目標相吻合
不少申請的預期研究結果僅兩行字,比如:完成本項研究后,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若干篇,申請專利若干項,但發表哪方面的論文,申請什么樣的專利交代不夠清楚,有時與研究目標的關系也不很明確。
②預期研究結果要有力度,有數量,更重質量
強調論文水平及其影響,這樣的理論成果才能真正反映科學基金支持的作用。我們不鼓勵文章一大堆,但工作不深入,基金完成后沒有一篇有分量的學術論文。
③正確理解專利的地位
有人問專利是不是成果?當然,你的基礎研究成果推廣應用了,申請了若干項專利,基金會還是給予承認的,但不能把專利作為基金的主要研究結果。我們的觀點,專利只是一種知識產權保護方法,難以判斷基金項目的研究水平,可以作為結題時的輔助結果,申請時不必過分強調。
④擬培養的研究生
科學基金有培養人才的任務,但培養多少研究生,往往與項目負責人的研究經費多少有關,而研究生的水平是培養人才的關鍵。如何表述,也尚待研究。僅僅用“擬培養研究生若干名”,似乎意義并不大。
正文第二部分 研究基礎與工作條件
1.工作基礎
工作基礎指與本項目有關的研究工作積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績。
工作積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績應該是申請人及其合作者的,而不是所在單位、研究集體或者導師的工作和成績。過去曾發現有些申請人把導師從事過的工作說成自己的工作;有人剛到一個新單位,就把該單位過去的工作成績作為自己的工作積累。這些做法很不妥當。對于剛畢業的研究生,作為基金會和評審專家不會強求他們在新的研究領域有很多積累,但必須詳盡地介紹他們自己過去的工作,讓評審專家能夠判斷他們的研究能力。
2.工作條件
工作條件包括已具備的實驗條件,尚缺少的實驗條件和擬解決的途徑,以及利用國這重點實驗室和部門開放實驗室的計劃與落實情況。
到目前為止,基金會面上項目主要資助研究活動的經費,原則上不提供購置設備的費用,目前基金面上項目的資助強度不可能承擔那些大設備的費用。如果有人想利用基金的經費來購置大額的儀器設備,申請項目就會因研究條件不具備而被否決,但若添置一些小型設備或者改裝儀器還是可以的。
正文第三部分 經費預算
由于基金主是資助項目研究活動的經費,而不是用于研制和購買儀器設備的,原則上,用少量經費購置小型儀器,改造設備和改裝實驗室還是可以的。購置5萬元以上固定資產及設備等,必須逐項說明
項目資助經費預算包括收入預算與支出預算。
收入預算包括用于項目研究的各種不同渠道的經費,具體包括從自然科學基金獲得的資助、從項目依托單位獲得的資助和從其他渠道獲得的資助。
支出預算包括研究經費、國際合作與交流經費、勞務費和管理費。具體如下:
(一)研究經費是指直接用于科學研究的費用。包括:
1.科研業務費:測試、計算、分析費,動力、能源費,差旅費,調研和學術會議費,資料、論文版面費和印刷費,文獻檢索、入網等信息通訊費,學術刊物訂閱費。
2.實驗材料費:原材料、試劑、藥品等消耗品購置費,實驗動物、植物的購置、種植、養殖費,標本、樣品的采集加工費和包裝運輸費。
3.儀器設備費:專用儀器設備購置、運輸、安裝費和修理費,自制專用儀器設備的材料、配件購置費和加工費。
4.實驗室改裝費:為改善資助項目研究的實驗條件,對實驗室進行改裝所開支的費用。不得用于實驗室擴建、土建、房屋維修等費用的開支。
5.協作費:外單位協作承擔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部分研究試驗工作的費用。
(二)國際合作與交流經費是指用于與資助項目研究工作有直接關系的國際合作與交流費用,包括項目組人員出訪及外國專家來訪的部分費用,所需外匯額度由項目依托單位自行解決。其中:
1.面上項目國際合作與交流經費不得超過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經費的15%;
2.重點項目、重大項目國際合作與交流經費不得超過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經費的10%。
(三)勞務費是指用于直接參加項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人員的勞務費用。
1. 面上項目勞務費不得超過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經費的15%;
2.重點項目、重大項目及各類專項的勞務費不得超過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經費的10%。
(四)管理費是指項目依托單位為組織和支持項目研究而支出的費用,包括項目執行中公用儀器設備、房屋占用費等。管理費不得超過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經費的5%,協作單位不得重復提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