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先锋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电影_亚洲在线日韩_欧美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油氣儲運網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QQ快速登錄

一步迅速開始

pdms培訓&項目數字化360網
查看: 798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論文|答辯] 科研論文寫作規范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3-3-3 08:42: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科研論文的寫作規范
Chicago 、APA和MLA 學術寫作規范簡介
一、學術研究的基本策略
學術論文或研究報告是研究生的家常便飯。選擇適切的題目是報告、論文或是研究的第一步。文章可以大題小做,也可以小題大做。但是,題目太大,可能讓我們淹沒書海,陷入難以取舍的困局;而題目太小,則可能找不到足夠文獻做為左證,陷入孤立無援的窘境 。所以,要成功愉快地做研究寫報告和學術論文,必需先選好一個適切的研究思路。
學術研究流程圖
二、研究成果的發布
學術園地的信條是“不發表就沒得混!”(Publish or Perish);而因特網的信息社會則這樣說“沒有成果展示就完蛋!”(Demo or Die)
因此,發表研究成果是表明你學術研究能力的最重要的表現形式,尤其是在這個重宣傳的年代,將我們所學所知有系統地呈現,是成功的必要條件。無論是用筆寫下來或是用言詞表達出來,都要懂得一些技巧才能幫助我們推銷自己。
三、學術研究成果的形式
研究成果發表最主要的就是正確、清楚與簡潔。具體而言,目的是在溝通,也就是要把報告的內容清楚地、有條理有系統地傳達給我們的讀者。 但報告有不同的格式,就大學來講最常見的有:
大學生的學期報告(term paper)
碩士論文(thesis)
博士論文(dissertation)  
學術研究成果的結構-前置部分
目前,從比較公認的學術研究成果結構上說,基本有“前置部分”、“正文”及“附注與參考書目”三大部分,分別如下:
1. 前置部分(preliminaries)
正式的報告第一要有封面(cover),再加個書名頁(title page);若是學期報告,只需要有個封面即可。 基本上兩者都應注明:姓名、系所年級、課程與作業名稱及日期。
封面隨后加張目錄(table of content),其中主要列出報告的內容大綱。
隨后,通常還應加一個摘要(Summary,簡要敘述研究的主要結果。
學術研究成果的結構-正文
2.正文(the text)
一般,正文會再分成不同的章節、段落來陳述。每個章節均有個標題,也有一定的編次,如“一、前言”。其下若有必要再細分時,也需注意其數序使用的用法,并以縮排方式,讓層次架構更為明顯。
除了文字敘述外,正文部分也可以有圖、表協助內容說明。不論是圖或表,也是需要編號,及給予標題。正文中敘及圖或表時,需直接說明“見圖1”或“見表1”,不宜使用“見下圖”或“見下表”。圖、表的位置也需適當選擇,通常宜置于首次陳述的段落之后,并以置于版面中央為宜。
學術研究成果的結構-正文
正文的章節與段落是有規則可循的。一般而言,理工方面的報告是:
前言或導論:介紹自己的研究主題及目的,并作文獻回顧。
方法章節:說明方法程序步驟。
結果與討論:陳述主要的結果并作出合理的解釋。
結論:作者自己所下的結論與研究心得。
而人文科學方面則是:
緒論:陳述問題、研究目的、范圍,以及方法與步驟之說明。
文獻分析:將有關的研究文獻作重點說明,點出研究主題所在。
研究設計或調查結果分析。
結論與建議。
學術研究成果的結構-參考文獻
3. 附注與參考書目(back matter or reference matter)
如果我們在正文中所用的說法、觀點是參考其它人的作品,或是直接引述他人的文字時,就需要在正文中加上注釋說明數據來源,或是文末列出參考書目。
加上這些信息,一方面是尊重他人的智慧財產,一方面也能自我保護,免得不小心被告!同時,也能讓其它有興趣的人可以根據這些注釋或參考書目,找到需要的參考數據。
附注或參考書目是有一定的格式可以依循的,透過這種標準化的格式,我們可以很快地辨別書名、作者、那個出版社出版、什么時候出版、在那一本期刊上及數據所在頁碼等相關信息。一般常用的書目引用格式有下列三種:
Chicago Style
APA Style
MLA Style

學術研究成果的結構-細節
繳交書面報告時,除了要顧及內容的可看性外,另外還有幾點小地方,也值得注意:
段落要分明,每個標題的起始、內文的編序都需清楚。
行距不宜過大,建議可設定為單行間距。太大的行距雖然能增加報告的"份量",但很容易就會感覺出"灌水"的嫌疑,造成反效果。行距太小則不方便閱讀。
字體大小宜適中,建議可使用11或12點的字。而標題字的大小則需與內文區別,方便判斷段落與閱讀。
字型的選用不宜花俏,尤其是正式的報告。采用可愛或特殊的字形時,恐給人不莊重或不夠專業之想法。標楷體或新細明體是比較保險的字型。
報告需編頁碼。如果只是2、3頁的報告可以不需要編頁碼,若是長篇大論的報告,甚至是論文的話,頁碼就很必要,一方面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報告的份量,也能搭配目次,直接閱讀特定章節的內容。
四、學術研究的基本規范
充分尊重他人成果是科學研究和文學創作中最重要的原則之一 。違反這個基本原則將導致嚴重后果。
其中,最極端的例子就是剽竊:作者將他人成果據為己有。 “在自己的寫作中使用他人的觀點或措辭而不說明出處的即為剽竊” (MLA);
在國際學術界,剽竊行為一旦被發現,懲罰非常嚴厲。哈佛大學校方每年都會頒發相關文件給所有新生,指導他們如何規范論文寫作、恰當引用文獻和尊重他人成果。

學術研究的基本規范-1
如果一個作者引用了他人的結果,按常規應該明確標明結果的出處。
將他人論文成章、成段改頭換面,而僅僅提供一個簡單的文獻索引號“見[xx]”是遠遠不夠的。無論有意或無意,這樣的做法會給人一個印象:該段文字和構想是作者自己的,所引用的論文及引文作者的貢獻并不太重要。原則上除非作者有新見解,一般不在公開發表的論文中報告自己的“學習體會” 。
學術研究的基本規范-2
要特別尊重別人未發表的文章初稿、原創思想和粗略想法。已經發表的文章可以不經過原作者的授權而與他人傳閱,但應該特別小心對待同事為了在有限范圍內討論而拿出來的論文初稿、原創思想和粗略想法,未經原作者許可,不應隨意散布或使用他人的Powerpoint文檔或膠片。因為Powerpoint文檔或膠片一般沒有詳細說明和解釋。原作者可能不愿意看到自己觀點被曲解。
學術研究的基本規范-3
科技論文作者的署名順序取決于領域和學會的慣例。例如,在醫學界,署名順序多根據作者的資歷,第一作者多是實驗室主任或課題負責人,最后一名作者往往是資歷最淺但具體做工作最多的人。大多數情況下,第一作者是提出原創思想或貢獻最多的人。在有些領域,署名順序根據作者姓氏確定。
學術規范是否會妨礙學術創新?
“恰恰相反,因為約束往往帶來機會。當你遵循一部標準的手冊時,你就不必去重新獨創一種文體,而你的讀者也不必去學習認識一個新的體系。形成標準化使你不用為非本質的事務而焦慮,其結果就是你可以把精力集中于真正對學術做出貢獻的寫作。” (赫伯特·林登伯格 ,MLA)
五、研究成果的書寫格式
當我們撰寫學術論文或研究報告時,不僅要能言之成理,更要能言之有據。所以學術論文的最大特色在于詳細交待所參考或是引用的所有資料來源, 幫助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按圖索驥,驗證作者所言,或是加入研究行列。
一些著名的學術暨研究機構,或是大學都編有論文寫作手冊,詳細規定論文的格式、征引數據的方法和參考書目的編制方式,其中又以Chicago、APA和MLA三套寫作手冊最為中外學術論著和期刊編輯所普遍采用。
(一)Chicago Style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The Essential Guide for Writers, Editors, and Publishers. 14th e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3.
芝加哥大學出版部在1906年出版Manual of Style,經過近100年的的增補修訂,建立了學術論文寫作與書目格式的權威地位。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目前已出至十四版,其內容包括:
書籍論文的編制(Bookmaking)、格式(Style)、出版與印刷(Production and Printing)等三部份。第二部份「格式」中詳細說明撰寫論文時需注意的細節,包括標點符號、人名和數字的寫法、引文的寫法、圖表的制作、數學公式、縮寫、以及注釋和書目的編制方法等。其中第二部份的第15和16單元正是書目格式指南(Documentation),是撰寫論文時,編寫注釋與參考書目之必要參考。
Turabian, Kate L. A Manual for Writers of Term Papers,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6th e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6.
是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的節縮版,以大學生寫作期末報告或是研究生撰寫博碩士論文的需求而編寫的,內容精簡值得利用。
(二)APA Style
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94). (4th ed.).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這是社會科學領域學術期刊經常采用的書目格式。
1928年時一群心理學和人類學期刊的主編們聚會討論有關期刊稿約的議題,擬出一份說明提供給欲投稿的作者參考,做為投稿者準備稿件和期刊編輯審核稿件之依據。這次會議是由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所贊助,而會議最后擬出一份七頁的寫作指南,于1929年刊登在美國心理學會所出版的Psychological Bulletin上,這就是APA Style的前身。
1944年APA的編輯委員將其內容加以擴充,成為32頁,以鼓勵年輕的學者從事專業寫作,尤其是幫助第一次投稿的作者有效率地準備符合期刊水準的稿件。
1952年正式以Publication Manual的名稱出版,并于1994年出版第4版,并將于2001年6月出版第5版。全書共分七章,分別闡釋稿件的內容與組織、觀念的表達、APA編輯格式、稿件的準備與模板、稿件的接受與出版、 APA期刊的政策與編輯對稿件的管理、參考書目。其中第三章APA的編輯格式中,對書目的寫作與引用有詳細的介紹,值得參考利用。
(三)MLA Style
Gibaldi, Joseph. 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 5th ed. New York: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1999.
MLA Style是人文領域經常采用的一套書目格式指南。MLA Handbook是為高中生和大學生撰寫研究報告而編制,為學術期刊和大學出版社所廣泛采用。內容除了承繼第四版的內容:研究與寫作、寫作要點、研究報告之版式、編制參考書目、著錄文獻來源、縮寫外,另外新增電子數據使用與引用的信息。
Gibaldi, Joseph. MLA Style Manual and Guide to Scholarly Publishing. 2nd ed. New York: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1998.
MLA Style Manual則是為研究生和專家學者撰寫學術論文而編制。第二版中內容詳錄出版過程,從稿件的準備到出版相關的版權和法律問題,都有詳細說明。
CHICAGO STYLE的書目格式指南
圖書
期刊中之論文
雜志文章
報紙文章
百科全書和字典
博碩士論文
會議或研討會論文
研究 / 技術報告
網絡資源
一、圖書
一般習稱之圖書,其實除了單行本圖書(monographs)之外,尚包括編輯著作、論文集、多冊書等等非連續性之出版品。引用時,可能引用整本圖書,也可能只引用書中之特定章節或是論文集中之單篇著作,其書目格式各有不同,宜稍加留意。
圖書之書名應畫底線或是以斜體呈現,以資區別。在注釋和書目格式中,西文書名,每個字的前綴均需大寫(如果有副書名,每個字的前綴也一樣要大寫)。在RL格式中,則只有書名的首字前綴大寫(如果有副書名,首字前綴也同樣要大寫)。若有版次或是冊次等必要信息,以”2d ed."或"Vol. 4"等字樣注明。出版地應包括城市和州名,州名采習用之縮寫形式著錄(如Austin, Tex.),出版者則以最簡潔且易辨識之出版社名稱著錄,將學會或是大學出版社之全稱列出,但省略"Co."、"Publishers"、或"Inc."等字樣。如果出版地不只一個,則著錄排名第一或是最顯著者,或是該出版社之總部。
圖書之一般格式為:
N(注釋):Stanley A. Brown, What Customers Value Most: How to Improve the Processes That Touch Your Customer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95), 20.
B(參考文獻):  Brown, Stanley A. What Customers Value Most: How to Improve the Processes That Touch Your Customer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95.
PR(作者-年代):  (Brown 1995, 20)  
二、期刊中之論文
Chicago Style將期刊之用法區分為學術期刊(journals), 雜志(magazines), 報紙(newspapers)三類著錄。期刊與雜志之格式主要差別在于期刊應注明卷期,而雜志則應注明年月日。期刊之著錄格式又分為分卷連續編碼或是分卷分期各別編碼,茲分別介紹如下:
1. 連續編碼之期刊文章:只須注明卷數,而無需注明期數。
N:C. R. Watters, M. A. Shepherd, and F. J. Burkowski, “Electronic News Delivery Projec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49 (February 1998): 140.
B:  Watters, C. R., M. A. Shepherd, and F. J. Burkowski. “Electronic News Delivery Projec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49 (February 1998): 134-150.
PR: (Watters, Shepherd, and Burkowski 1988, 140)
二、期刊中之論文
2. 各期單獨編碼之期刊文章
須注明卷數和期數,但可省略月份。
N:Byron Reimus, “The IT System That Couldn’t Delive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5, no. 3 (1997): 25, 30-32.
B:  Reimus, Byron. “The IT System That Couldn’t Delive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5, no. 3 (1997): 22-35.
PR:  (Reimus 1997, 25, 30-32)
二、期刊中之論文
3. 期刊中之書評(Reviews in Periodicals)
N:Jerry P. Miller, review of The global information society, by William J. Martin,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19, no. 1 (1997): 105-106.
B: Miller, Jerry P. Review of The global information society, by William J. Martin.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19, no.1 (1997): 105-106.
PR: (Miller 1997, 105-106)
三、雜志文章
引用雜志上所刊載的文章時,應該包括下列信息:
N: Bruce Weber, “The Myth Maker: The Creative Mind of Novelist E. L. Doctorow,”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20 October 1985, 42.
B: Bruce Weber, “The Myth Maker: The Creative Mind of Novelist E. L. Doctorow,”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20 October 1985, 42.
PR: (Weber 1985, 42)
四、報紙文章
Turabian建議每日新聞通常不必列在書目中,只要在行文中加上注釋即可。惟若為作者署名之專論,仍應仿雜志著錄。
N:J. Schwartz, “Obesity Affects Economics, Social Status,” The Washington Post, September 30, 1993, A1, A4.
B: Schwartz, J. “Obesity Affects Economics, Social Status.” The Washington Post, September 30, 1993, A1, A4.
PR: (Schwartz 1993, A1, A4)
五、百科全書和字典
Turabian建議僅需在注釋中引用百科全書和字典中的文章,而不需于書目中列出。不過,本文建議,若所引用者為署名之長篇論文,或是專科百科全書,仍應以「書中章節(parts of a book)」之書目格式著錄,羅列于書目中。 
1. 署名之文章
N:Adam G. Janos, “Cold War,” in Encyclopedia Americana, 6th ed., vol.3, New York: Macmillan, 1996.
B: Janos, Adm G. “Cold War.” In Encyclopedia Americana. 6th ed., vol.3, New York: Macmillian, 1996.
PR: (Janos 1996)
2.未署名之文章
N:Columbia Encyclopedia, 5th ed., s.v.(參看) “cold war.”
PR: (Columbia Encyclopedia, 5th ed., s.v. “cold war”)
六、博碩士論文
博碩士論文若經正式出版,則視同普通圖書著錄;未正式出版之博碩士論文須注明畢業之學校及年代。
N:Ruth Maddox Swan, “Perceived Performance and Disconfirmation of Expectations as Measure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with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the Academic Library” (Ph.D. diss.,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1998), 10.
B: Swan, Ruth Maddox. “Perceived Performance and Disconfirmation of Expectations as Measure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with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the Academic Library.” Ph.D. diss.,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1998.
PR: (Swan 1998, 10.)
七、會議或研討會論文

會議或是研討會之性質各有不同,有些主辦單位在會前或是會后提供正式出版之會議論文集,有些則在會后交由出版社出版,有些會議則僅在會議現場發送單篇論文影本,會后不再出版論文集,有些由專業學會主辦之會議則將會中發表之論文全數或是擇優刊載于該學會所出版之期刊中,有時是以專刊或是特刊之形式出現。針對不同性質之會議或是研討會論文,其書目著錄方式,亦有差異。
正式出版之會議或研討會論文集,其格式與編輯著作相同。需注明會議之名稱與舉辦地點、日期等信息。
N:Christine L. Borgman, “Human Factors in the Us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ults,” In Information research: Research methods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Information Research, Dubrovnik, Yugoslavia, 19-24 May 1986, Eds. N. Tudor-Silovie and I. Mihel (London: Taylor Graham, 1988), 145.
B: Borgman, Christine L. “Human Factors in the Us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ults.” In Information Research: Research Methods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Information Research,
PR: (Borgman 1988, 145)


科研論文寫作規范-油氣儲運網搜集.ppt

672.5 KB, 下載次數: 3

售價: 3 金幣  [記錄]


油氣儲運網 - 論壇版權1、本主題所有言論和圖片純屬會員個人意見,與本論壇立場無關
2、本站所有主題由該帖子作者發表,該帖子作者與油氣儲運網享有帖子相關版權
3、其他單位或個人使用、轉載或引用本文時必須同時征得該帖子作者和油氣儲運網的同意
4、帖子作者須承擔一切因本文發表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5、本帖部分內容轉載自其它媒體,但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權問題,請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將及時予與刪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油氣儲運網管理員和版主有權不事先通知發貼者而刪除本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掃碼訪問手機版

QQ|關于我們|網站地圖|油氣儲運網 ( 魯ICP備11007657號-3 )

GMT+8, 2025-9-5 20:51 , Processed in 0.02619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