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力中國 石油大學(華東)2006 年
姓名 | 性別 | 出生年月 | 職稱 | 學科專業 | 在教學中承擔的工作 | 李自力 | 男 | 1963.2 | 教授 | | 主講、教學改革與研究 | 王鴻膺 | 女 | 1972.12 | 副教授 | 油氣儲運工程 | 主講/實踐教學、教學改革與研究 | 呂宇玲 | 女 | 1971.9 | 副教授 | 油氣儲運工程 | 主講/實踐教學、教學改革與研究 | 何利民 | 男 | 1962.5 | 教授 | 油氣儲運工程 | 主講、教學改革與研究 | 陳振瑜 | 男 | 1970.8 | 高級實驗師 | 油氣儲運工程 | 實驗/實習 | 張樹文 | 男 | 1968.9 | 高級實驗師 | 油氣儲運工程 | 實驗/實習 | 張 炘 | 女 | 1963.8 | 高級實驗師 | 油氣儲運工程 | 實驗 | 陳 宇 | 男 | 1968.6 | 副教授 | 油氣儲運工程 | 實踐教學 | 李洪波 | 男 | 1974.12 | 副教授 | 油氣儲運工程 | 實踐教學 | 羅小明 | 男 | 1980.12 | 講師 | 油氣儲運工程 | 實踐教學 |
教學隊伍整體情況 一、知識結構 姓名 | 主要學歷 | 專業 | 學位 | 備注 | 王鴻膺 | 碩士研究生 | 油氣儲運工程 | 工學碩士 |
| 呂宇玲 | 博士研究生 | 油氣儲運工程 | 工學碩士 | 在讀博士研究生 | 何利民 | 博士研究生 | 油氣儲運工程 | 工學博士 |
| 陳振瑜 | 碩士研究生 | 油氣儲運工程 | 工學碩士 |
| 張樹文 | 碩士研究生 | 油氣儲運工程 | 工學碩士 | 在讀博士研究生 | 張 炘 | 本 科 | 油氣儲運工程 | 學 士 |
| 陳 宇 | 碩士研究生 | 油氣儲運工程 | 工學碩士 |
| 李洪波 | 博士后 | 油氣儲運工程 | 工學博士 |
| 羅小明 | 博士研究生 | 油氣儲運工程 | 工學博士 |
|
目前該課程組的教師隊伍一共有10人(包括課程負責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高級實驗師3人,講師1人。本課程組全部由中青年教師組成,年齡均在27~47之間,年齡結構合理。教師中,本科和碩士畢業于石油大學的有7人,1人畢業于西南石油學院,1人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4人,占教師總人數的57%,占課程組教學隊伍總人數的40%,其中2人博士畢業于石油大學,1人博士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1人博士后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在讀博士2人,全部教師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占課程組教學隊伍總人數的90%,具有較高的學歷和學術水平。正常教學過程中,2人擔任主講教師;其他教師實驗員擔任輔導、實驗、實習及畢業設計指導教師,教師與學生的比例為1:28。
二、課程組成員近3年教學經歷(不含課程負責人)
姓名 | 學年學期 | 開設課程 | 學時數 | 授課班級 | 教學質量?荚u等級 | 陳振瑜 | 第四學年秋季學期 | 專業課實驗(油庫設計與管理、管輸工藝、油氣集輸) | 48 | 儲運03~05級 | 優秀 | 張樹文 | 第四學年秋季學期 | 專業課實驗(油庫設計與管理、管輸工藝、油氣集輸) | 48 | 儲運03~05級 | 優秀 | 張 炘 | 第四學年秋季學期 | 專業課實驗(油庫設計與管理、管輸工藝、油氣集輸) | 48 | 儲運03~05級 | 優秀 | 陳 宇 | 第三學年春季學期 | 專業外語 | 96 | 建環03~06級、儲運06級 | 優秀 | 陳 宇 | 第四學年春季學期 | 畢業設計 | 360 | 儲運03~05級 | 優秀 | 李洪波 | 第三學年春季學期 | 專業外語 | 32 | 儲運05、06級 | 優秀 | 李洪波 | 第四學年春季學期 | 畢業設計 | 316 | 儲運03~05級 | 優秀 | 羅小明 | 第四學年春季學期 | 畢業設計 | 158 | 儲運04~05級 | 優秀 |
三、青年培養計劃與效果
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的建設是課程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中青年教師的培養至關重要。在培養青年教師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有: (1)實行青年教師導師負責制。每位青年教師都由一位副教授職稱以上教師全面負責指導、監督其備課、上課、輔導、作業和考試等教學過程,發揚傳幫帶的精神。
(2)嚴把教師試講關。凡是初次承擔油庫設計與管理課程課堂教學任務的青年教師,必須通過院系組織的試講,試講合格才能上講臺。凡是初次承擔油庫設計與管理課程實踐教學任務(這里主要指指導本科畢業設計)的青年教師,必須在導師的指導下全面試作一次后才能獨立指導。
(3)定期舉行教學、科研研討會。就教學方法、培養目標和與本課程有關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進行研討,不斷更新知識,積累經驗;組織教師相互聽課、互相學習和交流,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每年在授課期間與學生舉辦1~2次座談,詳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尋求更有效的教學模式,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4)注重對青年教師理論聯系工程實際的能力的培養。利用指導學生實習等機會,加強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鍛煉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并結合現場需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
(5)按計劃對教師進行學歷教育培養,提高其學歷層次。
(6)發揮精品課示范作用,為大慶石油學院、長江大學、青島科技大學、新疆大學,開設《油庫設計與管理》師資課程進修,培養骨干教師8人。向華東理工大學、中國民航大學、
海軍工程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院校提供油庫畢業設計指導書、習題匯編等自編教材。
|
教學改革與教學研究
一、近五年教學隊伍教研活動涉及的領域
本課程組教師經常開展教學研討活動,以提高課程組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1、幾名教師共同參與,完成了《油庫設計與管理》教學課件的制作,課件中融入了有關油庫的科研試驗圖片、圖像資料,豐富了教學內容,開闊了學生視野,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2、多年來,與勝利油田供應處成品油庫、東營石油公司、濱州石油公司、青島石油公司、黃島油庫、中國船舶燃料公司青島油庫、東營原油庫、齊魯石化勝利煉油廠等多家單位建立了生產實習、認識實習、畢業實習基地,滿足了各層次實踐教學的需要;
3、聘請校外實踐教學指導教師,幫助指導生產實習,提高了學生實際工程經驗。 |
二、提出的改革項目和措施
課程組進行了兩項教改項目:《油庫設計與管理》多元化教學體系建設與實踐、提高《油庫設計與管理》實踐教學質量的探索。同時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研討活動,提出了以下幾方面的改革措施:
1) 改革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在教學中要讓同學在課堂上把腦子動起來, 而不要只讓眼睛和耳朵動,鼓勵同學聯想、提出琢磨不尋常的思想和奇異的猜想、區別不同的問題,多找彼此間的關系、鼓勵尋找不為人知的方法去研究熟悉的問題、鼓勵以不尋常的方式使用材料和概念,增強了學生的創造力。
2) 改進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針對課程的特點,要求學生既要“聽”,還要“看”和“做”。把枯燥的理論注入式變為啟發式、研究式教學,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引導他們開動腦筋,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將學生帶現場,讓學生親眼看看實際生產工藝過程和各類儲油、輸油和裝卸油設備,F場講解各類設備的形式與結構原理,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既加深了對學習內容的了解,又發揮了他們自己的學習主觀能動性。
3)改革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盡可能充分利用我,F有的多媒體教學條件,多媒體教學具有教學信息量大,播放速度快,現場感強,效果好等優點。在教學中,我們在課件中插入了大量的影片、flash動畫和現場圖片,增強了知識的直觀性和學生的學習興趣。
4)改革考試方法,綜合評定學習成績。改革平時考試方式,考核形式多樣化。 布置設計性大作業,其成績計入最后總成績。在最后的總成績的評定中,期末考試成績只占50%,大作業成績占30%,實踐活動占10%,考勤占10%。這種考試方法和評定成績的方法,其實質是把知識傳授作為基礎,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避免了學生突擊應付考試的做法。
5)加強教學改革,多種教學方式共用。以研討會或經驗交流會的形式,對有關理論和新技術進行廣泛的討論,要讓學生了解本學科的前沿技術與發展動向,拓寬學生的視野,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以現場實習、實驗和聘請校外現場人員作為教學輔導員等方式,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工程的問題;部分內容采用雙語教學,加強專業英語知識的學習;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對基礎和成績好的同學,注重研究能力的培養,鼓勵并引導其查閱有關文獻撰寫學術論文,對于基礎和成績較差的學生,加強理論基礎的講解,鼓勵多做習題,以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
6)課堂教學中,注重素質教育。按照素質教育的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質,要通過學校的各種教育,把對學生而言是外在的知識和感受內化為學生個人內在的、穩定的個性心理品質,從而為學生一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在本課程的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等各環節,注重素質教育,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很強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健全的人格。
|
三、在國內外主要刊物上發表的教改教研論文 作者 | 題目 | 刊物名稱 | 級別 | 時間 | 署名次序 | 王鴻膺 | 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多功能教室的效能 | 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高等教育專輯) |
| 2004年 | 1 |
四、獲得的教學研究表彰/獎勵 姓名 | 獎項名稱 | 授予單位 | 時間 | 署名次序 | 王鴻膺 | 第十次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三等獎 | 石油大學 | 2004.3 |
| 王鴻膺 | 遠程與繼續教育優秀教師 | 石油大學 | 2007.7 |
| 師資培養
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的建設是課程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中青年教師的培養至關重要。在培養青年教師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有:(1)實行青年教師導師負責制。每位青年教師都由一位副教授職稱以上教師全面負責指導、監督其備課、上課、輔導、作業和考試等教學過程,發揚傳幫帶的精神。
(2)嚴把教師試講關。凡是初次承擔油庫設計與管理課程課堂教學任務的青年教師,必須通過院系組織的試講,試講合格才能上講臺。凡是初次承擔油庫設計與管理課程實踐教學任務(這里主要指指導本科畢業設計)的青年教師,必須在導師的指導下全面試作一次后才能獨立指導。
(3)定期舉行教學、科研研討會。就教學方法、培養目標和與本課程有關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進行研討,不斷更新知識,積累經驗;組織教師相互聽課、互相學習和交流,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每年在授課期間與學生舉辦1~2次座談,詳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尋求更有效的教學模式,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4)注重對青年教師理論聯系工程實際的能力的培養。利用指導學生實習等機會,加強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鍛煉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并結合現場需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
(5)按計劃對教師進行學歷教育培養,提高其學歷層次。
(6)發揮精品課示范作用,為大慶石油學院、長江大學、青島科技大學、新疆大學,開設《油庫設計與管理》師資課程進修,培養骨干教師8人。向華東理工大學、中國民航大學、
海軍工程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院校提供油庫畢業設計指導書、習題匯編等自編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