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故特征 1.1危險性分析和事故類型 根據事故發生的過程、性質和機理,以及可能導致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破壞的各種危害因素,經危害識別,儲罐火災爆炸事故類型有先爆炸后燃燒、先燃燒后爆炸、局部穩定燃燒三種類型。 1.2事故發生的區域、地點及裝置名稱 1.2.1區域或地點 儲罐 1.2.2裝置名稱 儲罐。 1.3事故發生的季節及危害程度 1.3.1事故易發季節 事故易發季節為夏季和冬季。 1.3.2危害程度 儲罐的火災爆炸危險等級為很高,但在采取了現行的安全措施后,經計算,其補償后的火災爆炸危險等級均為較低。假設儲油罐一旦發生火災爆炸事故,還是容易對油品儲罐、輸油管線造成嚴重的破壞和財產損失,現場作業人員極可能發生傷亡。 1.4事故發生前的征兆 a)油品儲罐出現油品的跑、冒、滴、漏; b)儲罐區油氣濃度過高; c)油品輸轉過程中產生靜電打火、遇明火、雷擊、電氣打火等; d)操作人員違反安全操作規程。 2應急組織及職責 2.1應急指揮人員 發生事故由罐區經理擔任現場指揮,負責現場應急措施的決策、現場人員和應急物資的調配、 2.2操作人員或現場人員 現場發現事故的操作人員或現場人員的主要職責是報警,并聽從現場指揮人員的安排,協助開展具體的應急行動。 2.3搶險組 工程搶險組由操作部人員構成,主要負責搶險搶修,疏散輸轉未燃燒油品,清理現場等工作。 2.4救護組 消防救護組由兼職消防隊員組成,主要負責滅火和掩護工程搶險人員。 2.5搜救組 人員搜救組由地磅室人員組成,主要負責事故狀態下傷亡人員的搜尋、救護等工作。 2.6警戒組 警戒組由警消部人員組成,主要負責布置安全警戒,保證現場井然有序、暢通,禁止無關人員、車輛通行,緊急情況下引導人員疏散。 2.7后勤保障組 后勤保障組由辦公室人員組成,主要負責應急通信聯絡、物資保障及與其他部門的協調等工作。 3應急處置 3.1事故應急處置原則 a)先控制,后消滅,先重點,后一般,集中力量打殲滅戰; b)離行動; d)徹底檢查,防止死灰復燃。 3.2應急處置 3.2.1報警 a)現場人員一旦發現火災事故,立即使用對講機在第一時間向應急救援人員發出報警信號; b)立即用對講機或內部電話報告罐區經理和警消部; c)報警主要內容有:火災事故的大小、時間、具體位置、事故狀態、人員傷亡情況等; d)罐區應急救援聯絡通信表及公司應急救援聯絡通信表見附件。 3.2.2應急措施啟動 a)儲罐發生任何火災,現場工作人員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由當班班長立刻按本應急處置預案措施組織進行先期處置; b)罐區經理接到報警通知后,立即布置現場應急措施或要求,并立即趕赴現場承擔現場指揮的職責,警消部主任同時趕赴現場,協助罐區經理現場指揮救援; c)罐區經理趕赴現場后,要立即確認現場事故狀態及響應級別; d)當事故擴大且本現場應急處置預案不能滿足事故救援時,應請求公司應急指揮部啟動公司火災爆炸專項應急預案。 3.2.3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3.2.3.1人員防護 進入現場開展應急工作的任何人員都必須進行防護。進入危險區,人員必須穿防火隔熱服,佩戴呼吸器,并采取水槍掩護。 3.2.3.2偵檢 現場指揮員可派人到現場進行偵檢以便: e)確定攻防線路、陣地等情況。 3.2.3.3警戒 現場指揮員根據詢情、偵檢情況下令設置警戒區域。警戒區域劃分為:危險區、安全區。警戒人員分別劃分區域,并設立標志,在安全區外視情設立隔離帶;嚴格控制(或引導疏散)出入人員、車輛。 3.2.3.4人員搜救 a)人員搜救組緊急集合,攜帶救生器材迅速進入危險區; b)采用正確的救助方式將遇險人員轉移至安全區域; c)對救出人員進行登記、標識和現場急救; d)將傷情較重者及時送交嵐山區人民醫院救治。 3.2.3.5工程(現場)
儲罐火災爆炸事故現場處置方案.doc
(43.5 KB, 下載次數: 610)
2012-11-26 12:29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