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分光光度計的基本原理是溶液中的物質在光的照射激發下,產生了對光吸收的效應,物質對光的吸收是具有選擇性的,各種不同的物質都具有其各自的吸收光譜,因此當某單色光通過溶液時,其能量就會被吸收而減弱,光能量減弱的程度和物質的濃度有一定的比例關系,也即符合于比色原理---比耳定律。 可見光分光光度計,其波長范圍為360 nm~800 nm或360 nm~1000 nm,具有測量被測溶液透光率(T)值,吸光度(A),濃度直讀,模擬信號輸出等功能。分光光度技術主要是利用物質特有的吸收光譜來鑒定物質性質及含量的技術,其理論依據是Lambert和Beer定律。
使用方法:
721分光光度計的放大器暗盒及單色器箱處放有兩個硅膠筒,檢測室內放硅膠袋,應經常檢查,發現硅膠變色(由藍色變成粉紅色),應更換新硅膠或烘干再用。儀器較長時間不使用,應定期通電、預熱。儀器用完之后,須拔去電源,套上儀器罩。 操作中不做測定時,應將比色槽暗箱蓋打開,以防光電管長時間受輻射,導致光電管疲勞、壽命減短。(1)分光光度計的正確預熱方法[1] ① 嚴格遵循各類型號儀器使用說明書,按要求在儀器接通電源前,對電源線、接地線予以檢查;儀器的各個旋鈕起始位置應正確(選擇開關置于T,靈敏度旋鈕置于1)。然后開啟電源。 ② 打開比色池暗箱蓋(此時光欄閘門關閉,光路自動關閉),選擇所需波長和靈敏度檔位,將去離子水適量注入所用比色池內,此為參比,調節“0%T”投射比旋鈕,使電表指針置“T=0”。蓋上比色池間暗蓋,使光欄閘門打開,光敏元件受給定波長光的照射,調節“100%T”旋鈕,使電表指針置“T=100%”或上限位置,預熱20min,或按說明書預熱一定的時間。 (注:對于帶黑體的部分儀器,如721-P,此步驟應為:打開比色池暗箱蓋,放入黑體和參比溶液比色皿,首先將黑體置入光路,調節“0%T”投射比旋鈕,使電表指針置“T=0”;然后將參比溶液比色皿置入光路,調節“100%”投射比旋鈕,使電表指針置“T=100”;預熱20 min,或按說明書預熱一定的時間。) (以下這種預熱方法是錯誤的:儀器預熱。打開樣品室蓋(光門自動關閉)。開啟電源,指示燈亮,儀器預熱20 min。選擇開關置于“T”旋鈕,使數字顯示為“00.0”。) (2)預熱完畢后,最好再次打開暗箱蓋,調整“0%T”投射比旋鈕使T=0。(對于帶黑體的部分儀器,如721-P,將黑體置入光路,調節“0%T”投射比旋鈕,使電表指針置“T=0”) (3)將裝有參比溶液和待測溶液的比色皿放置比色架中(注意:手持比色皿的毛玻璃面;裝樣量為比色皿高度的3/4左右;用濾紙吸干比色皿外部的溶液,用鏡頭紙擦拭透光面;之后檢查比色皿光面干凈無痕跡即可;比色皿放入時比色皿的箭頭方向應與光路照射方向一致。比色皿使用前用待裝溶液沖洗)。令參比溶液置于光路。 (4)蓋上樣品室蓋,調節透光率“100%T”旋鈕,使數字顯示為“100.0T”(如顯示不到100%T,則可加按一次)。然后將選擇開關轉換至A調零旋鈕,數字顯示應為“.000”;如不到“.000”,可按下“100%T”旋鈕調整。 (5)吸光度A的測量:拉出拉桿,使被測溶液置入光路,數字顯示值即為試樣的吸光度A。 (6)測定完畢后,先打開樣品室蓋,再斷電源。比色杯應清洗干凈后,再貯放保存。
其他功能: (1)濃度直讀: 按MODE鍵,使CONC指示燈亮,將已標定濃度的溶液移入光路,按下溶液調節鍵(↑100%T鍵的↓0%鍵),使數字顯示為標定值,將被測溶液移入光路,即讀出相應濃度值。 (2)儀器數字顯示背后,裝有接線柱,按下FUNC鍵,可輸出模擬信號
說明:
1. 透射比(亦稱透射率)與吸光度 透射光強度(It)與入射光強度(I0)之比稱為透射比(亦稱透射率),用T (transmittance [træns'mitəns])表示,則有: file:///C:/DOCUME~1/HELLOS~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gif 圖 1 溶液的T越大,表明它對光的吸收越弱;反之,T越小,表明它對光的吸收越強。為了更明確地表明溶液的吸光強弱與表達物理量的相應關系,常用吸光度(A,absorbance [əb'sɔ:bəns])表示物質對光的吸收程度,其定義為: file:///C:/DOCUME~1/HELLOS~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4.gif 圖 2 則A值越大,表明物質對光吸收越強。T及A都是表示物質對光吸收程度的一種量度,透射比常以百分率表示,稱為百分透射比,T%;吸光度A為一個無因次的量,兩者可通過上式互相換算。 2. 朗伯-比耳定律的常用表達式 file:///C:/DOCUME~1/HELLOS~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6.gif 圖 3 液層厚度為b,濃度為c,吸光度為A
參考文獻:
[1] 董敏. 分光光度計的預熱及其常見錯誤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