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先锋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电影_亚洲在线日韩_欧美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油氣儲運網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QQ快速登錄

一步迅速開始

pdms培訓&項目數字化360網
查看: 12413|回復: 5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家標準] 油田油氣集輸工程建設標準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3-4-25 16:10: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目錄
第一章總則…………………………………………………………………………………………………… ( 1 )
第二章項目構成……………………………………………………………………………………………… ( 2 )
第三章建設規模的確定…………………………………………………………………………………… ( 3 )
第四章工藝與裝備…………………………………………………………………………………………… ( 4 )
第一節集輸流程……………………………………………………………………………………………… ( 4 )
第二節油氣處理站與礦場油庫工藝流程…………………………………………………………………… ( 4 )
第三節裝備…………………………………………………………………………………………………… ( 5 )
第五章建筑與建設用地…………………………………………………………………………………… ( 6 )
第六章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 8 )
附加說明…………………………………………………………………………………………………………… (13)
附件油田油氣集輸工程建設標準條文說明……………………………………………………………… (14)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油田油氣集輸工程項目決策和建設的科學管理,合理確定建設水平,正確掌握建
設標準,推動技術進步,提高投資效益,制訂本建設標準。
第二條本建設標準是編制、評估、審批油田開發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油氣集輸工程部分的重
要依據,也是有關部門審查該工程項目初步設計和監督檢查整個建設過程建設標準的尺度。
第三條本建設標準適用于陸上一般地區新建油田從采油井口起,將采出的油、氣、水等井產物
加以匯集、處理、儲存和礦場內輸送的油氣集輸工程。老油田調整改造和海灘、沙漠中新油田的油氣
集輸工程可參照執行。
第四條油氣集輸工程建設必須貫徹艱苦奮斗、勤儉建國的方針和土地管理、礦產資源、環境保
護等國家有關的政策,堅持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確保質量、節能降耗的原則,綜合利用
資源,注重投資效益。
第五條油氣集輸工程建設必須根據油田地質勘探成果、油氣物性、油田地質開發設計、采油工
藝設計、油田所處自然環境和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等條件,堅持地面適應地下,地面地下相結合,達到
總體優化,按照國家確定的油氣產品的銷售對象和運輸方式的要求,全面規劃,分期實施。
第六條油氣集輸工程建設,除執行本建設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有關標準和定額、指
標。

第二章項目構成
第七條新建油田的油氣集輸工程,一般由采油井、計量站、接轉站、油氣集中處理站、礦場原
油庫和油氣集輸管線構成。
第八條采油井由井口裝置及相應的采油設備構成。
第九條計量站由分離、計量及加熱設施構成。
第十條接轉站由分離緩沖、輸油、加熱及控制儀表設施構成。
第十一條油氣集中處理站由油氣分離、緩沖設施,原油脫水、加熱、穩定設施,天然氣脫水、
輕油回收設施,原油儲存、油氣計量、輸送、控制中心及其他輔助設施構成。本建設標準不包括含油
污水處理、注水、35kV以上變電三部分工程內容。
第十二條礦場油庫由原油儲存、輸油、加熱、計量及其他輔助設施構成。
第十三條油氣集輸工程建設,可根據需要組合成多種功能和不同規模的各種站庫。
第十四條油氣集輸管線包括出油管線、集油管線、集氣管線、輸油管線、輸氣管線。

第三章建設規模的確定
第十五條油氣集輸工程的建設規模,應按油田地質開發設計的最大產能確定。其建設的集輸能
力,應按油田產液量預測經綜合分析比較分步確定實施;第一期工程適應期應與油田地質調整改造期
相協調一致,宜為5~10a。
第十六條計量站應設在所轄采油井組的適中位置。計量站管轄采油井數宜為8~16口。
第十七條站場的建設規模,應根據單井原油日產量、生產總井數、油田開井率或年生產天數確
定。
第十八條采油井的集油距離大于5km時,宜設接轉站,其轉輸的液量不應大于7000m3/d。當
接轉站所轄的最遠采油井,距集中處理站(或脫水轉油站)的距離大于10km時,該接轉站可設事故
儲油罐,其儲液量應按4h的轉輸液量計。
第十九條新油田應控制集中處理站的設置數量。對于產能小于300×104t/a且油田面積不超過
50km2時,宜建一座集中處理站。若油田內各個儲油構造相互距離較遠,需分散建設集中處理站時,
每座站的規模不宜小于30×104t/a。
第二十條油氣混輸管線的管徑應按地質開發設計提供的最大產液量和產氣量計算,油井出油管
線的管徑不應小于DN40,輸油輸氣管線的管徑應按輸油、輸氣量的1?2倍計算。
第二十一條油田原油儲罐總容量的儲備能力(不包括各類站場的作業罐),以管線外輸原油為
主的油田,宜為3~5d;以鐵路外運原油為主的油田,宜為5~7d。

第四章工藝與裝備
第一節集輸流程
第二十二條油氣集輸工程應采用先進成熟的工藝技術和密閉流程,有條件時應采用不加熱輸
送,宜兩級布站,采油井口壓力應滿足第一級油氣分離器合理的壓力要求。
第二十三條根據加熱保溫方式的不同,油氣集輸基本流程為以下四種:井口不加熱單管流程、
井口加熱單管流程、井口摻水雙管流程、井口熱水伴熱三管流程。
第二十四條油氣集輸工程建設,應根據輕質原油、中質原油、重質原油和稠油的不同類型及油
田所處地理條件、自然環境、單井原油日產量、油氣比等,選定一種適應本油田特點的油氣集輸流
程。
第二十五條凝點低于集輸系統環境溫度的輕質原油或井口出油溫度高于集輸系統要求的中質原
油,且生產氣油比大于30m3/t的油田,油氣集輸系統宜選用井口不加熱單管流程。
第二十六條凝點高于油氣集輸系統環境溫度的輕質原油或中質原油,單井原油產量大于10t/d,
生產氣油比大于30m3/t,且采油井能連續生產的油田,油氣集輸系統宜選用井口水套爐加熱單管流
程。
第二十七條高含蠟量、高凝點、高粘度的中質原油、重質原油,且單井原油日產量不高的油
田,油氣集輸系統宜采用井口摻水雙管流程。對于稠油,當有條件時,也可采用井口摻輕質油的雙管
流程。
第二十八條凝點高于集輸系統環境溫度的輕質原油、中質原油,單井原油產量小于10t/d,且
生產氣油比小于30m3/t的油田,油氣集輸系統宜選用井口熱水伴熱三管流程。
第二十九條采油井口壓力不能滿足集輸系統總壓降的要求時,油氣集輸系統宜增設接轉站。
第三十條接轉站宜采用密閉流程,事故停電時依靠采油井口壓力自壓越站。單管流程接轉站,
宜用于井口加熱或不加熱的單管流程;雙管流程接轉站,宜用于井口摻液雙管流程,摻入介質根據工
藝需要確定;三管流程接轉站,宜用于井口熱水伴熱三管流程。
第二節油氣處理站與礦場油庫工藝流程
第三十一條油田建設應配套建設原油穩定、輕油回收等油氣處理設施。原油穩定和輕油回收工
藝應力求簡單適用,經濟合理。宜采用負壓閃蒸分離原油穩定工藝和壓縮與淺冷處理輕油回收工藝。
第三十二條原油穩定和輕油回收裝置所需動力及熱源應綜合利用,充分利用上游裝置的位能和
壓力能,宜采用“一熱多用”技術,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第三十三條油氣集中處理站可根據油氣分離、原油脫水、原油穩定、天然氣脫水、輕油回收、
原油儲存、計量與輸送等不同工藝過程的需要建設不同功能的處理站。
第三十四條油氣分離及原油脫水工藝流程的一般形式宜為:原油自油氣分離器經沉降脫水,加
熱后再進入電脫水器。
第三十五條負壓閃蒸分離工藝流程的一般形式宜為:含水合格的原油經泵送入負壓閃蒸塔,自
塔頂經負壓壓縮機抽出的富氣送至輕油回收裝置,自塔底經泵抽出的穩定原油送至原油儲罐。
第三十六條甘醇吸收天然氣脫水工藝流程的一般形式宜為:甘醇的貧液在吸收塔中與天然氣對
流接觸,吸收天然氣中的水分,甘醇富液經換熱、閃蒸、過濾后,在再生塔中脫水冷卻后循環重復使
用。
第三十七條壓縮與淺冷處理天然氣工藝流程的一般形式宜為:將低壓富氣用壓縮機增壓至1?0
~2?0MPa,與外加冷源換熱至-20~-30℃,在低溫分離器中使天然氣凝液(輕油)與天然氣分離,

輕油經脫乙烷塔再進入穩定塔,自穩定塔頂分出液化石油氣,自塔底分出穩定輕油。
第三十八條管道輸送礦場原油庫工藝流程的一般形式宜為:穩定原油進入儲油罐,經輸油泵增
壓,再經計量和加熱后外輸至用戶。
第三節裝備
第三十九條油氣集輸工程應立足國內采用適用的先進技術裝備。當需要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裝
備時,應進行單獨的技術經濟論證。
第四十條站庫內的儲油罐應采用鋼質儲罐。單個儲油罐的容量小于10000m3時,宜采用固定頂
油罐;單個儲油罐的容量大于或等于10000m3時,宜采用浮頂油罐。
第四十一條各類站庫原油加熱爐的設置臺數宜為1~3臺,不得設備用;加熱爐按設計熱效率
不低于85%選用。
第四十二條輸油泵應按高效率工作區運行選用:排量大于80m3/h的油泵,泵效應大于75%;
排量小于或等于80m3/h的油泵,泵效應大于65%。同時運行的泵不宜超過3臺,設備用泵1臺。
第四十三條原動機選型應結合所在地區能源供給情況和國家的能源政策綜合考慮。當有可供利
用的電源時,應選用電動機;當無可供利用的電源時,可選用內燃機或燃氣輪機,宜采用熱電、熱動
力聯供系統,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水平。需要原動機調速時,可選用變頻調速或機械調速。
第四十四條油氣集輸工程自動化水平應根據油田所在地區的具體情況確定。一般地區的油田,
油氣集輸系統的井、站、庫宜采用就地集中控制方式;對于人煙稀少、環境條件惡劣地區的油田,應
采用井、站、庫分區域的集中控制。

油田油氣集輸工程建設標準.pdf

647.32 KB, 下載次數: 40

售價: 3 金幣  [記錄]


油氣儲運網 - 論壇版權1、本主題所有言論和圖片純屬會員個人意見,與本論壇立場無關
2、本站所有主題由該帖子作者發表,該帖子作者與油氣儲運網享有帖子相關版權
3、其他單位或個人使用、轉載或引用本文時必須同時征得該帖子作者和油氣儲運網的同意
4、帖子作者須承擔一切因本文發表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5、本帖部分內容轉載自其它媒體,但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權問題,請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將及時予與刪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油氣儲運網管理員和版主有權不事先通知發貼者而刪除本文

沙發
發表于 2014-1-28 22:14:21 | 只看該作者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板凳
發表于 2016-5-21 22:06:09 | 只看該作者
一致期望得到的
地板
發表于 2016-5-22 09:21:57 | 只看該作者
下來看看,謝謝
5#
發表于 2024-12-23 11:52:23 | 只看該作者
有這個標準么?沒檢索到。標準文號是多少?
6#
發表于 2025-1-5 06:55:16 | 只看該作者
感謝樓主分享,學習楷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掃碼訪問手機版

QQ|關于我們|網站地圖|油氣儲運網 ( 魯ICP備11007657號-3 )

GMT+8, 2025-9-4 20:26 , Processed in 0.0340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