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jpg (16.67 KB, 下載次數: 61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換熱器設計手冊》 錢頌文 2002年版 高清pdf電子版
2013-4-1 15:41 上傳
第1篇 管殼式換熱器
第1章 管殼式換熱器的類型、結構與 型號1
1概述1
2管殼式換熱器的類型1
2.1管殼式換熱器的零、部件名稱2
2.2管殼式換熱器主要組合部件2
2.2.1殼體2
2.2.2前端管箱3
2.2.3后端結構4
3管殼式換熱器的型式與結構4
3.1固定管板式換熱器4
3.2浮頭式換熱器5
3.3U型管式換熱器6
3.4填料函式換熱器6
3.5其他類型換熱器6
3.5.1滑動管板式填料函換熱器6
3.5.2雙管板換熱器7
3.5.3薄管板換熱器8
4折流桿換熱器9
4.1折流桿換熱器結構簡介9
4.2折流桿換熱器應用進展10
5換熱器型號表示方法10
參考文獻12
第2章 管殼式換熱器系列13
1固定管板式換熱器、立式熱虹吸式 重沸器13
1.1固定管板式換熱器型式與基本參數 (JB/T 4715—92)13
1.1.1基本參數13
1.1.2結構型式19
1.2立式熱虹吸式重沸器型式與基本
參數(JB/T 4716—92)21
1.2.1基本參數21
1.2.2結構型式24
2U型管式換熱器型式與基本參數
(JB/T 4717—92)24
2.1基本參數24
2.1.1公稱直徑DN24
2.1.2公稱壓力PN24
2.1.3換熱管24
2.2基本參數組合24
2.3換熱器的主要參數24
2.3.1計算換熱面積24
2.3.2主要參數26
2.4結構型式26
2.4.1結構簡圖26
2.4.2重疊式換熱器結構26
3浮頭式換熱器和冷凝器型式與基本參數
(JB/T 4714—92)27
3.1基本參數27
3.1.1公稱直徑DN27
3.1.2公稱壓力PN27
3.1.3換熱管27
3.1.4管程數N28
3.1.5折流板(支承板)間距S28
3.1.6管箱28
3.1.7旁路擋板的數量28
3.2基本參數組合28
3.2.1內導流換熱器的基本參數組合28
3.2.2外導流換熱器的基本參數組合30
3.2.3冷凝器的基本參數組合31
3.3換熱器的主要參數32
3.3.1內導流換熱器和冷凝器的主要參數32
3.3.2外導流換熱器的主要參數33
3.3.3計算換熱面積34
3.4結構型式34
3.4.1換熱器34
3.4.2冷凝器34
3.4.3重疊型式34
4浮頭式折流桿換熱器系列規格、型號和
參數行業標準37
4.1內容與適用范圍37
4.2結構特征37
4.3技術條件及基礎數據37
4.3.1設計條件37
4.3.2基礎參數38
4.4浮頭式折流桿換熱器及冷凝器規格型號系列38
4.4.1浮頭式折流桿換熱器及冷凝器型號表示方法38
4.4.2規格系列及簡圖38
5固定管板式折流桿換熱器系列42
6鋼制固定管板式薄管板列管換熱器
系列(HG 21503—92)42
6.1基本參數42
6.1.1設計參數42
6.1.2主要材質42
6.1.3參數組合范圍43
6.1.4參數的確定44
6.2結構型式44
6.2.1焊入式44
6.2.2貼面式44
6.2.3其他結構44
6.3允許壁溫差45
6.4型號標記45
參考文獻54
第3章 管殼式換熱器的選用與設計55
1管殼式換熱器的選用55
1.1工藝條件的選擇55
1.1.1溫度55
1.1.2壓力降56
1.1.3流體空間的選擇56
1.2結構與結構參數的選擇56
1.2.1換熱管56
1.2.2管程數和殼程型式56
1.2.3殼程折流板57
1.2.4防旁路流設施58
1.2.5防沖板58
2管殼式換熱器熱力計算58
2.1穩態傳熱方程58
2.1.1熱負荷58
2.1.2總傳熱系數K59
2.1.3平均溫度差和溫差修正系數59
2.2對流傳熱膜系數59
2.2.1無相變對流傳熱的傳熱膜系數59
2.2.2有相變傳熱的傳熱膜系數67
2.3壓力降的計算75
2.3.1管程壓力降Δpi76
2.3.2殼程壓力降77
2.4換熱器熱力計算的其他分析方法簡介81
3貝爾?臺華(Bell?Delaware)詳細設計法 82
3.1幾何參數的計算83
3.1.1數據的輸入83
3.1.2殼程參數83
3.1.3輔助計算逐步計算步驟84
3.2殼程傳熱與壓降修正因子87
3.3殼程傳熱膜系數和壓降89
3.3.1殼程傳熱膜系數89
3.3.2殼程壓降89
3.4管內傳熱膜系數和壓降90
3.4.1管內傳熱膜系數90
3.4.2管內壓降和管程壓降91
附錄 Tinker法參考橫流速度的計算93
4貝爾?臺華法在E型以外其他類型管
殼式換熱器中的應用95
5盤?環形折流板換熱器設計計算95
5.1設計方法95
5.2Slipcevie法95
5.2.1熱傳遞計算96
5.2.2殼程壓降97
6冷凝器與再(重)沸器的計算步驟98
6.1冷凝器的設計步驟98
6.2再沸器的設計計算步驟99
6.2.1K式再沸器99
6.2.2臥式熱虹吸式(管外殼程沸騰)
再沸器101
6.2.3立式管內熱虹吸式再沸器計算102
附錄1 污垢系數值103
附錄2 總傳熱系數推薦值105
參考文獻108
第4章 冷凝傳熱及各種冷凝器的精確計算法109
1純質冷凝換熱的計算方法109
1.1純質豎管內冷凝109
1.1.1重力控制狀態110
1.1.2剪力控制狀態110
1.2純質水平管內冷凝111
1.2.1水平管內凝結換熱的研究現狀111
1.2.2重力控制狀態112
1.2.3剪力控制狀態112
1.2.4剪力與重力控制狀態113
1.2.5不區分流型的通用型公式113
1.3純質水平單管外及管束間的冷凝114
1.3.1純質水平單管外的冷凝114
1.3.2純質水平管束間的冷凝和逐排 計算法115
2混合蒸氣冷凝換熱的分析與計算117
2.1混合蒸氣的冷凝換熱機理117
2.2混合蒸氣冷凝換熱的預測方法117
2.3Bell?Ghaly法的數學模型117
2.4混合工質管內冷凝的研究現狀118
2.5混合蒸氣冷凝傳熱膜系數的計算公式119
2.6混合工質管外凝結換熱的研究現狀119
3冷凝器的計算機模擬120
3.1冷凝器的類型120
3.2冷凝器的傳熱過程120
3.3冷凝器計算機模擬的具體計算步驟122
3.3.1純質殼側冷凝時分段法臥式管殼式冷凝器模擬計算具體步驟123
3.3.2混合工質冷凝器模擬計算具體步驟124
參考文獻125
第5章 應用計算機設計計算的方法127
1管殼式換熱器設計及性能計算程序TASC3127
1.1程序功能127
1.2輸入數據128
1.3輸出數據128
2無相變管殼式換熱器設計及性能計算程序STEP5128
2.1程序功能128
2.2軟件使用限制128
3釜式再沸器模擬計算程序MKETL和立式熱虹吸再(重)沸器的設計與校核程序TREB4128
3.1程序功能128
3.2軟件使用限制129
3.3輸入數據129
3.4立式熱虹吸重沸器的設計與校核程序TREB4簡介129
4空冷器的校核計算程序ACE129
4.1程序功能及特點129
4.2程序適用范圍130
5HTRI管殼式換熱器計算程序CST?2130
5.1程序功能130
5.2輸入數據文件的基本格式132
5.3輸入數據文件的基本內容132
6釜式重沸器傳熱與流體力學計算程序
RKH132
6.1程序功能132
6.2設計計算方案132
7無相變管殼式換熱器工藝計算與核算
程序(FRHEX2C)134
7.1程序功能134
7.2計算方法原理134
7.3計算過程的邏輯設計134
7.4輸入數據說明134
7.5輸出數據說明134
8折流桿換熱器及冷凝器計算程序134
8.1程序功能134
8.2適用范圍134
參考文獻135
第6章 管殼式換熱器結構設計136
1殼體、管箱殼體和封頭的設計136
1.1壁厚的確定136
1.2殼體、管箱殼體和封頭的尺寸及質量140
1.3進出口的設計141
1.3.1接管外伸長度141
1.3.2接管與筒體、管箱殼體的連接142
1.3.3排氣、排液管142
1.4接管最小位置144
1.4.1殼程接管位置的最小尺寸144
1.4.2管箱接管位置的最小尺寸144
2管板與換熱管145
2.1管板145
2.1.1管板結構145
2.1.2管板最小厚度145
2.1.3管板尺寸146
2.1.4管板重量計算147
2.2換熱管162
2.2.1換熱管的規格和尺寸偏差162
2.2.2換熱管的排列型式162
2.3管程分程164
3殼體與管板、管板與法蘭及換熱管
的連接164
3.1殼體與管板的連接結構164
3.2管板與法蘭的連接168
3.2.1固定式管板168
3.2.2可拆式管板168
3.3管子與管板連接171
3.3.1脹接171
3.3.2焊接172
3.3.3脹焊并用174
3.3.4爆炸脹接175
4其他各部件結構175
4.1膨脹節175
4.2折流板或支持板179
4.2.1折流板的型式179
4.2.2折流板尺寸180
4.2.3折流板或支持板管孔181
4.2.4折流板或支持板外直徑及允
許偏差182
4.2.5折流板的布置183
4.2.6支持板183
4.2.7折流板質量計算184
4.3防沖與導流186
4.3.1防沖板的型式186
4.3.2防沖板的位置和尺寸186
4.3.3導流筒187
4.4拉桿與定距管188
4.4.1拉桿的結構和尺寸188
4.4.2拉桿的布置189
4.4.3定距管尺寸189
4.5防短路結構189
4.5.1旁路擋板結構尺寸189
4.5.2假管190
4.5.3中間擋板190
參考文獻190
第7章 管殼式換熱器流體流動誘發振動192
1流動誘發振動基本原理192
1.1流動誘發振動三種基本情況192
1.2管子破壞最可能的區段192
1.3破壞機理192
1.4流動誘發振動機理192
1.5換熱管振動響應曲線193
1.6橫流下管束動力行為193
1.7流體動力作用力193
2流體介質與流動誘發振動機理,旋渦
分離194
2.1管束斯脫拉哈數計算194
2.2避免產生旋渦分離共振準則195
2.3單相流下附加質量系數Cm的
確定196
2.4旋渦分離振動響應預測的動力
分析196
3湍流誘發激振機理197
3.1湍流197
3.2湍流抖振197
3.3歐文(Owen)湍流抖振頻率表
達式198
3.4湍流隨機激振198
4流體彈性不穩定模型198
4.1位移機理198
4.2速度機理199
5阻尼199
6聲共鳴201
6.1駐波原理201
6.2聲共鳴頻率表達式203
6.3聲共振激振機理203
6.4聲共鳴許用準則204
6.4.1旋渦分離引起的聲共鳴204
6.4.2湍流抖振引起的聲共鳴205
6.5聲駐波振動的抑制205
6.5.1防振擋板205
6.5.2Helmhotz空腔共鳴室206
6.5.3翅條片的構思206
6.5.4螺旋形的“管間”插入件的
構思207
6.5.5諧調207
6.5.6拆除一些管子207
6.5.7管子結構表面的改變207
6.5.8不規則的管間距207
6.5.9改變殼程質量流率207
7振動計算程序208
7.1振動計算步驟208
7.2振動計算中應用試驗推算值時應注意的問題209
第8章 管殼式換熱器管板設計212
1概述212
2管殼式換熱器管板的設計計算方法分析213
2.1設計計算公式的基本考慮213
2.2管板強度分析的基本方法213
2.2.1固定管板式換熱器的管板應力分析214
2.2.2U型管式換熱器管板應力計算分析218
2.2.3管板應力的性質223
2.2.4管板應力的調整223
3管板計算224
3.1符號說明224
3.2U型管式換熱器管板229
3.2.1a型連接方式管板的計算229
3.2.2b、c、d型連接方式管板的計算229
3.2.3e、f型連接方式管板的計算230
3.2.4U型管式換熱器管板計算結果231
3.3浮頭式與填料函式換熱器管板232
3.3.1計算步驟232
3.3.2浮頭式、填料函式換熱器管
板計算233
3.4固定管板式換熱器管板234
3.5換熱管穩定許用壓應力240
3.6換熱管與管板連接的許用拉脫力241
4計算示例254
4.1U型管式換熱器管板厚度計算254
4.1.1a型連接方式管板厚度計算254
4.1.2采用GB 151—1999設計結果的改進256
4.2浮頭式、填料函式換熱器管板厚度計算257
4.2.1浮頭式換熱器管板厚度的計算257
4.2.2填料函式換熱器管板厚度計算259
4.3固定管板換熱器261
4.3.1不帶膨脹節,其延長部分兼作法蘭的管板261
4.3.2不帶法蘭的管板269
參考文獻278
第9章 其他各種管板應力與強度計算279
1管板削弱系數279
1.1管板孔間帶效率279
1.2強度與剛度削弱系數279
2雙管板計算280
3法蘭夾持的可拆式管板強度計算282
4管板管橋及管壁溫度場分析285
4.1分析模型286
4.2計算步驟286
5矩形管板的計算287
5.1分析模型287
5.2平衡方程288
5.3單個條形梁的分析289
5.4邊界位移的求解291
6國外管殼式換熱器管板設計規范及比較293
6.1用于換熱器機械設計的設計標準293
6.2管板分析基礎293
6.2.1管板分析中的假定294
6.2.2TEMA邊界約束的處理方法294
6.2.3穿孔板的有效彈性常數294
6.3固定式管板設計基礎295
6.3.1彈性基礎上的薄圓板295
6.3.2撓度、轉角和彎矩296
6.3.3邊緣處的垂直力296
6.4TEMA的固定式管板設計296
6.4.1管板彎曲公式和應力296
6.4.2TEMA公式的應力分類構思297
6.5法國CODAP固定式管板標準的計算300
6.5.1管板最大彎曲應力300
6.5.2CODAP公式中的應力分類301
6.6英國BS5500的固定管板公式301
6.7BS5500與TEMA和CODAP固管板厚度計算公式之間的比較302
6.8BS5500和CODAP浮頭換熱器管板設計準則302
6.8.1管內最大軸向應力303
6.8.2U型管換熱器設計公式303
6.8.3法蘭管板?TEMA設計程序303
參考文獻304
第10章 翅片管式換熱器305
1概述305
2翅片管的類型和結構305
2.1按結構型式分類306
2.2按制造工藝分類306
3翅片管式換熱器的傳熱計算307
3.1傳熱方程307
3.2干工況時的總傳熱系數307
3.3外掠翅片管束的換熱和壓降計算309
3.3.1圓管?圓形翅片管束309
3.3.2圓管?矩形翅片叉排管束310
3.4濕工況時的總傳熱系數311
4對數平均溫差、溫差修正系數與無因次參數R、P311
4.1對數平均溫差的計算311
4.1.1錯流(一次交叉流)型的平均溫差312
4.1.2“混合?非混合”錯流(交叉流)平均溫差312
4.2溫差修正系數313
4.2.1Δtm,n=f1(R,P)的推導314
4.2.2Δtm,j=f2(R,P)的推導314
4.2.3錯流(一次交叉流)型的溫差修正系數314
4.3多次交叉錯流型的平均溫差315
4.3.1總趨勢為逆流的多次交叉錯流
315
4.3.2總趨勢為并(順)流時的多
次交叉錯流317
5翅片效率318
5.1等截面直翅的傳熱計算及翅片效率318
5.1.1傳熱計算318
5.1.2翅片效率319
5.2變截面直翅的傳熱計算及翅片效率319
5.2.1傳熱計算320
5.2.2翅片效率320
5.3等厚度環翅的傳熱計算與翅片效率320
5.3.1圓翅的傳熱計算320
5.3.2圓翅的翅片效率321
5.3.3等厚度正方形環翅的翅片效率322
5.4翅片效率的數值計算方法323
5.5扇形法與斯密特公式325
6翅片管式換熱器的熱計算326
6.1設計計算與校核計算326
6.2平均溫差法326
6.3ε-NTU法327
6.3.1無因次量327
6.3.2無因次量間的函數關系327
6.3.3ε?NTU法的計算329
6.4翅片管的表面結構及參數329
7翅片管式換熱器的強化傳熱330
7.1橫掠翅片管(束)的流動與換熱特征330
7.1.1一般分析330
7.1.2繞流與換熱特征330
7.1.3流動邊界層對換熱的影響331
7.1.4分離、回流與再附著332
7.2高效換熱翅表面綜述332
7.2.1間斷型翅片332
7.2.2波紋型翅片334
7.2.3齒型螺旋翅片334
7.2.4橢圓管翅片335
附錄336
參考文獻338
第2篇 板式換熱器
第1章 板(片)式換熱器341
1概述341
1.1板(片)式換熱器的基本構造341
1.2流程組合341
1.3框架型式343
2板片的型式與影響板片性能的參數343
2.1影響板片傳熱與壓降的參數和結構343
2.2板片的型式與性能343
2.3混合β人字板(熱混合板)及其性能345
2.4幾種特殊構造的板片346
3板(片)式換熱器的性能特點347
3.1板(片)式換熱器的主要優點347
3.2板(片)式換熱器的主要缺點348
3.3板(片)式換熱器與管殼式換熱器的比較349
4板(片)式換熱器的設計計算350
4.1一般設計要求350
4.2設計計算公式和曲線351
4.3平均溫差法設計計算步驟360
4.4平均溫差法校核計算步驟362
4.5ε-NTU法設計計算步驟365
4.6熱混合設計法367
4.6.1機理367
4.6.2計算公式368
4.6.3設計計算步驟369
5工業應用370
5.1概況370
5.2在供熱、空調和生活用水中的應用 371
5.3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372
5.4在化學工業中的應用373
5.4.1在硫酸工業中的應用373
5.4.2在制堿工業中的應用373
5.5在石油和石化工業中的應用374
5.6在電力工業中的應用375
5.7在冶金工業中的應用375
5.8在其他場合的應用375
6產品制造375
6.1概述375
6.2制造標準375
6.3制造質量要求376
6.4制造材料376
附錄378
參考文獻380
第2章 板翅式換熱器381
1概述381
1.1板翅式換熱器的發展381
1.2制造工藝簡介381
1.3應用381
1.4特點383
2結構特點與傳熱機理384
2.1結構與基本元件384
2.1.1翅片384
2.1.2隔板385
2.1.3封條385
2.1.4導流片與封頭385
2.2翅片的結構參數385
2.3流道布置386
2.4單元組合386
3設計計算388
3.1換熱與流動基本特征數關系式388
3.1.1無相變特征數關系式388
3.1.2相變特征數關系式389
3.2翅片效率與表面效率390
3.2.1單疊布置390
3.2.2復疊布置391
3.2.3多股流復雜布置391
3.3翅片型式與結構參數的選擇391
3.3.1鋸齒翅片391
3.3.2平直翅片392
3.3.3多孔翅片392
3.3.4翅片結構參數的選擇392
3.4多股流板翅式換熱器392
3.4.1通道分配與通道排列392
3.4.2綜合法392
3.5流體的不均勻分配性393
3.5.1流體不均勻分配與換熱器性能的關系393
3.5.2流體不均勻分配的基本類型393
3.5.3改善流體不均勻分配的措施393
3.6設計計算394
4設計實例394
4.1兩股流相變換熱器394
4.2多股流無相變換熱器395
5板翅式換熱器新技術及在壓縮機中
的應用398
5.1鋁板翅式換熱器表面處理技術398
5.2板翅式換熱器快速創型系統398
5.3板翅式換熱器新產品398
5.3.1非金屬板翅式換熱器398
5.3.2不銹鋼板翅式換熱器399
5.4高壓板翅式換熱器的結構強度特性分析399
5.5板翅式換熱器在壓縮機領域的應用399
參考文獻400
第3章 螺旋板式換熱器401
1螺旋板式換熱器的發展和結構特點401
1.1螺旋板式換熱器的發展概況401
1.2螺旋板式換熱器的結構特點401
1.3螺旋板式換熱器的型式與參數402
1.3.1典型結構402
1.3.2型號表示方法402
2螺旋板式換熱器的流動阻力計算404
2.1試驗方法404
2.2試驗結果404
2.3介質為液體時螺旋板式換熱器流體阻力計算公式406
2.4介質為空氣時螺旋板式換熱器流體阻力計算公式406
2.5流體作軸向流動時的壓力降407
3螺旋板式換熱器的傳熱計算407
3.1無相變液體的螺旋流407
3.2無相變氣體的螺旋流408
3.3無相變液體的對流傳熱408
3.4蒸汽冷凝409
3.5螺旋板式換熱器用于立式熱虹吸重沸器410
3.6無相變流體的軸向流410
4螺旋板式換熱器的工藝設計410
4.1介質速度410
4.2總傳熱系數411
4.3工藝設計的一般步驟411
4.3.1熱平衡設計法(對數平均溫差法)411
4.3.2NTU曲線圖設計法412
5螺旋板式換熱器的幾何設計413
5.1符號說明413
5.2幾何設計413
5.2.1中心隔板寬度413
5.2.2偏心距414
5.2.3螺旋體有效換熱圈數414
5.2.4螺旋板圈數414
5.2.5螺旋板有效換熱長度LY及
螺旋板計算長度LB415
5.2.6換熱器螺旋通道長度LT415
5.2.7有效換熱面積AY415
5.2.8螺旋體長軸外徑415
6螺旋板式換熱器的強度及穩定性設計416
6.1符號說明416
6.2螺旋板的強度417
6.3螺旋板的撓度計算417
6.4螺旋板許用壓力417
6.5半圓筒體或外圈板的計算厚度421
6.6中心隔板的計算厚度421
6.7半圓端板421
6.8可拆螺旋板式換熱器的倒錐平蓋421
6.8.1基礎板423
6.8.2圓環筋424
6.8.3倒錐425
6.8.4剛度設計425
7螺旋板式換熱器的制造與檢驗426
7.1螺旋板式換熱器的制造工藝程序426
7.2螺旋板式換熱器制造質量的控制426
7.2.1螺旋板板材的下料426
7.2.2螺旋板的定距柱426
7.2.3中心隔板427
7.2.4支承環427
7.2.5特殊處理427
7.3螺旋板式換熱器制造技術的發展427
7.3.1螺旋板式換熱器制造工裝設
備的發展427
7.3.2螺旋板式換熱器的其他新進展 428
8螺旋板式換熱器在工程上的應用428
8.1在合成氨氮肥工業上的應用428
8.2在燒堿、硫酸工業上的應用432
8.2.1在燒堿工業上的應用432
8.2.2在硫酸工業上的應用432
8.3在制藥、制冷工程上的應用432
8.3.1在制藥上的應用432
8.3.2在制冷工程上的應用432
8.4在煤焦化工程上的應用433
8.5在供熱和油田等領域的應用434
8.6工程應用中存在的問題434
9國外螺旋板式換熱器的新結構434
9.12型螺旋板式冷凝器435
9.22型安放于塔頂的螺旋板式冷凝器435
9.31型螺旋板式冷凝器435
9.43型螺旋板式冷凝器436
9.53H型螺旋板式冷凝器436
附錄不可拆螺旋板式換熱器型式與參數437
參考文獻440
第3篇 高溫換熱器與非金屬換熱器
第1章 高溫換熱器441
1金屬高溫換熱器441
1.1輻射式換熱器441
1.1.1概述441
1.1.2輻射式換熱器結構441
1.2套管式高溫換熱器444
1.2.1概述444
1.2.2結構簡介444
1.3針、片肋翅管式換熱器445
1.3.1概述445
1.3.2結構簡介446
1.4其他型式換熱器簡介446
1.4.1整體式換熱器446
1.4.2列管式換熱器447
1.4.3輻射?對流組合換熱器448
2陶瓷高溫換熱器450
2.1粘土換熱器(四孔磚換熱器)450
2.2碳化硅列管式換熱器451
2.3其他型式換熱器簡介457
2.3.1八角形管磚換熱器457
2.3.2回轉式陶瓷蓄熱器458
2.3.3高鋁(剛玉)管式換熱器459
參考文獻459
第2章 非金屬換熱器460
1概述460
1.1非金屬材料換熱器的重要性460
1.2正確選用非金屬材料換熱器460
1.3非金屬材料換熱器現狀460
1.3.1石墨換熱器460
1.3.2氟塑料換熱器460
1.3.3玻璃換熱器461
1.3.4化工陶瓷換熱器461
2不透性石墨換熱器461
2.1不透性石墨的特性及其在換熱器中的應用461
2.1.1石墨與不透性石墨簡介461
2.1.2不透性石墨的特性461
2.1.3不透性石墨在換熱器中的應用463
2.2不透性石墨制設備的設計特點、強度計算及典型結構結點463
2.2.1設計特點463
2.2.2強度計算463
2.2.3典型結構節點463
2.3不透性石墨換熱器的類型、結構 及傳熱特點464
2.3.1不透性石墨換熱器的類型464
2.3.2浮頭列管式石墨換熱器的結構465
2.3.3塊孔式石墨換熱器的結構 與傳熱470
2.3.4其他型式石墨換熱器及蒸 發器簡介477
2.4不透性石墨換熱器應用實例478
2.5國內外石墨換熱器發展概況480
2.5.1國外石墨換熱器的發展480
2.5.2我國不透性石墨換熱器的現 狀和發展方向481
3氟塑料換熱器482
3.1氟塑料的特性及其在換熱器中 的應用482
3.1.1氟塑料的特性482
3.1.2氟塑料在換熱器中的應用484
3.2氟塑料換熱器的結構型式485
3.2.1管束485
3.2.2管殼式換熱器486
3.2.3沉浸式換熱器487
3.3氟塑料換熱器的傳熱系數與流 體阻力488
3.4國內氟塑料換熱器產品簡介489
3.4.1鄭州工業大學化工總廠及錦西化工廠產品489
3.4.2長沙市宏達熱交換器廠產品491
3.4.3北京化工大學等單位的石墨 改性聚全氟乙丙烯換熱器493
3.5氟塑料換熱器存在的問題及發 展方向493
參考文獻493
第4篇 換熱器先進制造技術
第1章 先進制造技術概論495
1先進制造技術基礎495
1.1現代設計理論和方法495
1.2先進的加工制造技術495
1.3先進的生產資源管理模式495
2換熱設備的先進制造496
第2章 換熱器熱力設計物性數據計算機化498
1物性數據的選擇498
2物性數據庫結構及特點498
3物性數據庫系統特點498
4物性數據庫系統功能499
第3章 先進設計方法及其在換熱器設計中
的應用500
1先進設計方法概述500
2先進設計理論和方法500
2.1換熱器優化設計方法簡介500
2.2模糊優化設計方法500
2.3計算機輔助參數化繪圖(CAPD)502
2.3.1計算機輔助參數化繪圖簡介502
2.3.2以autocad為平臺進行的二次開發技術502
2.4基于Web的異地遠程設計(Web CAD)503
3基于Web的板翅式換熱器異地遠程
設計系統的開發504
第4章 換熱器虛擬工程放大技術507
1虛擬工程放大技術簡介507
2計算機模擬技術508
2.1計算固體力學技術508
2.2計算流體力學技術508
3虛擬工程放大中的實驗方法509
4換熱器虛擬工程放大技術實例509
4.1管殼式換熱器的虛擬工程放大實例509
4.2Kenics靜態混合換熱器(KM)的
虛擬工程放大實例510
第5章 先進加工工藝在換熱器中的應用513
1激光焊接技術及在換熱器中的應用513
1.1激光焊機理513
1.2金屬的激光焊接性514
1.3換熱器所用典型材料的激光焊515
2超塑性成型擴散連接(SPF/DB)515
2.1超塑性成型擴散連接工藝516
2.2擴散連接參數517
3微型加工技術517
3.1印刷線路板式換熱器的特點518
3.2印刷線路板式換熱器的制造工藝518
第6章 換熱設備先進制造模式的探索519
1換熱設備快速創型制造的基本構想519
1.1異地協作開發與設計519
1.2虛擬工程放大519
1.3分散網絡化制造520
1.4電子商務520
2換熱設備先進制造的實例新型板翅式換熱器的開發與制造521
參考文獻523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