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常維護
1、每工作1000小時應更換軸承潤滑油,換油應放凈舊油,再注入清潔的新油;
2、每工作4000小時,應檢查葉輪與密封環的配合間隙,間隙超過允許值,流量明顯下降,應及時成對地更換新的葉輪和密封環;
3、每次停泵時,均應用手盤動泵的轉子,檢查有無磨擦,轉動是否受滯等故障現象,對多級泵,還應檢查轉子的竄動量是否在正常范圍內,如有不正常現象應立即排除;
4、經常檢查各部位的連接螺栓,緊固螺栓是否松動,管路是否有泄漏。
二、離心泵的一般常見故障診斷
離心泵在運行過程中發生的故障,其原因很多,部位也不同,既可能發生在管路系統,也可能發生在水泵本身,還可能發生在電動機及傳動部件等方面。在熟悉了水泵的工作原程、結構及有關理論知識后,對可能產生故障的諸多原因進行逐一分析,故障是可以很快排除的。
下面就是一般常見故障列表進行分析:
| | | | 1、出口閘閥未打開。
2 、逆止閥裝反。
3、電機轉向與泵要求的旋轉方向相反。
4、裝置揚程高于泵的揚程。
5、葉輪或出水管路被雜物堵塞。
6、轉速太低。
7、葉輪損壞。
8、介質的重度與粘度大,選泵時未換算。 | 打開出口閘閥
按水流方向,正確安裝逆止閥
換接電機相線
選用合適的泵或降低裝置揚程(如縮短管路長設,改用大口徑管道等)
適當關小出口閘閥
清除雜物
檢查電機空轉時轉速、頻率、電壓
更換葉輪
重新核算,重用合適泵 | | 1、灌引水不足,泵內或吸水管中有空氣
2、吸水管道進氣
3、真空表接頭處進氣
4、水封管堵塞,同時填料松或軸套與軸配合處進氣
5、真空泵補給水不足,或真空泵能力不足。 | 重新灌引水,排除空氣,用壓力水檢查吸水管路,擰緊接頭
檢查水封管壓緊或更換填料,更換軸套內O型密封圈
檢查或更換真空泵 | | 1、底閥沒打開或進水管於塞,進口閘閥關死(故障現象還伴隨有振動、噪聲大,填料處干磨發熱、冒煙)。
2、泵的安裝高度 太大或倒灌水頭太小。
3、吸水管阻力太大 | 更換或修好底閥,清洗吸水管路,
打開進口閘閥
降低安裝高度,增加倒灌水頭,
降低吸水管道阻力(如改用大口徑吸水管) | | 1、流量太大。
2、吸水管阻力過大。
3、底閥淹沒深度太淺,有空氣滲入。
4、安裝高度大或灌注水頭小。
5、介質溫度過高。 | 減小流量或加大吸水管徑、減小吸入管路阻力、增加淹沒深度、減小安裝高度、增加灌注水頭、選用汽蝕余量小的泵 | | 1、葉輪或出水管路部分堵塞。
2、密封環間隙磨大。
3、泵反轉。
4、轉速低。
5、介質重度、粘度大。
6、泵發生初生汽蝕(吸水管阻力大,安裝高度大,吸水管路進氣等)。 | 清除堵塞
更換 新零件
改正轉向
提高轉速
進行性能換算,選用合適泵
排除汽蝕原因 | | 1、轉速太高。
2、填料壓得太緊。
3、葉輪、密封環間隙磨大。
4、流量太大。
5、介質粘度、重度大。
6、安裝時未找正。
7、葉輪與密封環的間隙被雜質淤塞。
8、轉動受阻或有摩擦。
9、軸承損壞,油臟或潤滑脂過多,干涸,油位低。 | 降低轉速
擰松填料壓蓋
更換零件
關小流量
重新核算
選配合適電機
重新找正
清洗雜物
檢修排除
換軸承、換油、清洗軸承
更換潤滑脂,按油位計加油 | | 1、電機與泵不同心。
2、基礎不牢。
3、爪型聯軸器內彈性塊損壞。
4、滾劣軸承磨損嚴重或損壞。
5、泵內有固體物。
6、發生汽蝕。
7、轉子失去平衡。 | 重新找正
加固基礎
換新彈性塊
更換軸承
取出固體物
找出汽蝕原因進行排除
取出轉子校平衡 | | 1、填料不安裝位置不對。
2、水封水管路堵塞。
3、填料壓得太緊。
4、填料選用不當。 | 按要求正確安裝
清除堵塞
擰松壓蓋
正確選用合適填料 | | 1、泵與電機不同心。
2、彈性塊質量差失效。
3、葉輪、密封環間隙磨大。
4、軸承磨損,引起泵振動。
5、泵轉子有松動導致聯軸器端面間隙變化。
6、泵軸彎曲。
7、電機扭矩超過聯軸器采用扭矩。 | 找正使之同心
換用好的彈性塊
調整間隙
換軸承
找出串動原因排除
校直或換軸
選用合適的聯軸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