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12年,中緬石油管道終于開通,從此以后,中國又多了一條石油進口通道。不少人歡呼,中緬管道的開通,將助力中國擺脫馬六甲海峽的“鉗制”。而實際上,這條管道真正的偉大之處在于,其將解決中國西南部云、貴、川等地區2億人的用油問題。 2017年4月6日,緬甸聯邦共和國總統吳廷覺乘專機抵達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開始了對中國為期6天的國事訪問。伴隨著這次訪問的,是中國石油業又一歷史性項目的最終落成。 在4月10日下午,兩國領導人的見證之下,中緬代表雙方在北京簽署《中緬原油管道運輸協議》。當日晚間,油輪在印度洋畔的緬甸馬德島卸油進入中緬原油管道,籌建了12年的中緬原油管道,終于投入了運營。 到5月2日,中緬管道啟輸進油,在20天內,將實現油頭進入國內瑞麗首站。 對于這條跨境管道的建成,對其最為普遍的評價是多元化了原油進口渠道、提高了中國能源安全保障。尤其緬甸地處東南亞,中緬該管道的開通,能夠使中國部分石油進口繞過馬六甲海峽。因此,這條管道也被大眾寄予了極高的期待。那中緬管道開通,真的能夠助力中國擺脫馬六甲海峽對其石油進口的鉗制嗎? 中國原油進口的命門——馬六甲 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半島與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三國共同管轄。 馬六甲是一個重要的國際貿易交通港埠,它的西段屬緬甸海,東南端連接南中國海。馬六甲海峽是中國從中東和非洲進口石油的主要通道,因此常年以來也被視為中國進口原油的命門所在。 那中國目前究竟有多少進口石油,要通過馬六甲海峽這一關呢? 在2016年,中國的原油凈進口量為3.78億噸。從中東、非洲、英國、挪威四個地區進口的原油,幾乎全部都要通過馬六甲海峽。 2016年,中國從中東進口原油1.83億噸、從非洲進口原油7053萬噸,從英國和挪威進口原油578萬噸。以此計算,通過馬六甲海峽進口的原油總量達到2.59億噸,占了總進口量的68.52%。 中國2016年經過馬六甲海峽進口的石油量,比中國國內所有油田的產量之和還高出30%.中國2016年的表觀石油消費量5.56億噸,這也就意味著,中國消費的石油,有46.58%都需要通過馬六甲海峽。 國際能源署將石油對外依存度50%視為一個國家能源安全的警戒線,且不提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高達65%,中國光是對馬六甲海峽的石油“依存度”就已經快接近50%。 所以中國人對馬六甲海峽的擔憂,并非空穴來風。 隨著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的逐年提高,不少人擔心,一旦中國和他國發生矛盾沖突,一旦國外利用軍事手段封鎖馬六甲海峽,中國的能源大動脈就會被切斷,造成災難性的后果。 中緬管道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被視為中國石油進口擺脫馬六甲的重大進展。 但就這條管道的規模來看,中國原油進口想以此擺脫馬六甲的鉗制,幾乎是不可能的。 |
|關于我們|網站地圖|油氣儲運網
( 魯ICP備11007657號-3 )
GMT+8, 2025-9-4 07:14 , Processed in 0.01581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