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核查評估,山東恒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符合條件的煉油裝置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為350萬噸/年,可使用進口原油350萬噸/年。 這或與今年初恒源海外并購荷蘭殼牌馬油交易相關。 今年2月1日,山東恒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收購殼牌馬來西亞煉油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殼牌馬油)股權的簽約儀式舉行,此舉是山東地煉企業史上首筆海外收購。 據悉,殼牌馬油于1960年9月成立,并于1962年10月于馬來西亞主板上市,目前殼牌海外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其51%股權。殼牌馬油的主要業務活動包括石油產品的精煉和生產,其中石油精煉能力覆蓋完整系列的石油產品,其中大部分在馬來西亞境內銷售使用。由于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低以及亞洲區域煉油業務的快速發展,荷蘭殼牌在馬來西亞的凈利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眾所周知,原料的短缺一直是制約山東地煉發展的重要因素,2015年下半年以來,國家加快了對山東地煉在原油及成品油領域的放開,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獲得“三權”(進口原油使用權、原油進口權、成品油出口權),山東地煉在原料方面的短板正在逐漸被克服。而恒源石化也在積極往這方面發展,該廠相關人士表示,馬來西亞作為國際原油集散地,可以保證油源相對穩定的供應,同時由于油價低位運行,采購價格也能更加優惠。 據悉,恒源石化遞交進口原油使用權的書面材料已通過發改委審查,該企業擬通過淘汰自有落后能力130萬噸/年(30萬噸/年、100萬噸/年各1套),兼并重組落后裝置150萬噸/年(30萬噸/年、120萬噸/年各1套),申請使用進口原油372萬噸/年,預計2016年上半年或正式獲批。后期煉廠原料問題解決后,將更加有利于在國際市場的融合。 另外恒源石化董事長王有德表示,他看重的還有“國內成品油海外出口”的意義。據隆眾石化網了解,目前山東地煉僅有四家煉廠具備成品油出口權,分別為東明石化、利津石化、亞通石化、中化弘潤,2016年一季度山東地煉累計成品油出口配額為33萬噸,且多以原油來料加工復出口的形式銷往東南亞地區。此次收購殼牌馬油,為山東恒源石化進入東南亞市場及今后的海外業務拓展建立基礎平臺。 隨著放開進口原油與成品油出口領域,地煉與外企合作的機會增多。其中東明石化早在去年11月份與BP簽訂原油長期供應協議;天弘化學與BPIST(東半球)貿易團隊也簽訂了原油戰略合作協議;另外利津石化已與英國BP、荷蘭殼牌、瑞士維多等多個全球原油生產和貿易商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 恒源石化此次并購簽約,是山東地煉首次并購成功,有助于國內外煉廠優勢互補、互相聯動。在國家“走出去”戰略下,除了獲取原料的保障,擴大資產規模,可以更好的學習海外石油化工領域的項目建設管理、運營方面的經驗,增強企業競爭力。 |
|關于我們|網站地圖|油氣儲運網
( 魯ICP備11007657號-3 )
GMT+8, 2025-9-4 05:34 , Processed in 0.01577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