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先锋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电影_亚洲在线日韩_欧美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油氣儲運網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QQ快速登錄

一步迅速開始

pdms培訓&項目數字化360網

中國四月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創記錄 同比暴增52.4%

2016-5-24 11:29| 發布者: helloshigy| 查看: 1865| 評論: 0

摘要: 今日報道,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中國在四月份從俄羅斯進口原油達到創紀錄的481萬噸,同比增加52.4%;3月份時中國從俄羅斯進口原油465萬噸。  而與此同時,中國從沙特進口412萬噸石油,同比下降22%,但較前一個月 ...
      今日報道,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中國在四月份從俄羅斯進口原油達到創紀錄的481萬噸,同比增加52.4%;3月份時中國從俄羅斯進口原油465萬噸。

  而與此同時,中國從沙特進口412萬噸石油,同比下降22%,但較前一個月增加;今年三月中國從沙特進口石油398萬噸。此外,中國四月從安哥拉進口原油398萬噸,同比增長39%。而四月份,中國從另一個OPEC國家伊朗進口的原油總量為276萬噸,同比下降了5.1%。

  根據四月進口數據,中國三大主要石油供應國依次是俄羅斯、沙特以及安哥拉。

  國際能源總署的報告則顯示2015年底,俄羅斯已經取代沙特成為中國最大的石油供應國;同時中國也在去年年底取代德國成為俄羅斯最大的石油進口國。

  根據路透援引交易商報道,除去地方獨立煉油商外,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旗下的聯合石化也在4月份購買了大量俄羅斯石油。

  自2011年開始,中國通過東西伯利亞-太平洋(601099,股吧)石油管道(ESPO)從俄羅斯運輸石油,在過去五年里,俄羅斯對中國的石油出口量翻了一番,平均每日增加55萬桶。目前俄羅斯每年通過該石油管道向中國運輸預計500萬噸石油,但有望在新計劃下增加到每年運輸1500萬噸。分析稱,源于長期的原油供應合約以及中國石油(601857,股吧)需求增加,中俄的石油貿易規模還將繼續保持在高位。今年3月份,俄羅斯石油運輸公司(Transneft)的副總裁Sergey Andropov稱,中國在2015年同意通過ESPO管道從俄羅斯進口2700萬噸石油。

  近年來,俄羅斯也在大力開拓中國市場。不僅與中石油等企業簽訂了數億噸的石油大單,大規模修建石油傳輸管線。隨著中國逐步放開原油進口配額,俄羅斯還率先搶占地方獨立煉油廠市場。憑借地方獨立煉油廠的訂單,俄羅斯已經多個月份對華原油出口超越沙特。

  面對俄羅斯的競爭,沙特也不敢示弱,歷史上很長一段時期沙特都是中國最大能源供應商。

  華爾街見聞此前報道,為了阻止俄羅斯進一步蠶食中國市場,沙特近來開始增加對中國的原油運輸,并且還愿意忍受低于市場的價格,寧愿虧錢也要維持沙特阿美公司在中國的地位。

  據路透報道,沙特阿美最近向一家中國獨立煉油廠——山東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出售了73萬桶原油。這是沙特頭一次向獨立煉廠出售現貨原油。

  對于全球市場來說,沙特和俄羅斯為了市場份額搶得“頭破血流”或將意味著全球最大的兩個產油國的產量只增不減。

  彭博援引瑞銀分析師Zurich Giovanni Staunovo的評論稱:“原油價格如履薄冰。”而復星集團固定收益首席投資官韓同利也4月曾對華爾街見聞表示,這輪原油上漲是主要是炒“多哈凍產”的概念,原油很難突破50美元。

  另外,中俄石油貿易規模的激增或許也意味著瓦解石油美元的戰爭在升級。

  Zerohedge在今年早些時候曾經撰文稱,維護美元幾十年霸權地位的石油美元體系正在逐漸瓦解,取而代之將會是人民幣,新誕生的“石油人民幣”將建立一種新的世界經濟秩序——后布雷頓森林體系。

  俄羅斯第三大石油生產商Gazprom在2014年中就曾經被報道在向中國出口石油的過程中已經開始轉向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

  去年7月份,就有專家分析稱,俄羅斯在中國的石油進口市場份額迅速提升,部分源于俄羅斯愿意接受人民幣結算。

  日本野村控股公司駐香港的地區性石油和天然氣研究部門主管Gordon Kwan稱,“伴隨俄羅斯愿意接受人民幣結算石油交易的決定,我們預期俄羅斯對中國會進口更多創紀錄的石油總量。如果沙特想要重奪在中國市場的第一名,就需要接受人民幣交易,而非只是美元交易。”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掃碼訪問手機版

QQ|關于我們|網站地圖|油氣儲運網 ( 魯ICP備11007657號-3 )

GMT+8, 2025-9-1 11:56 , Processed in 0.01416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