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外油氣市場的不斷放開和國家“走出去”戰略的實施,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公司對勘探區塊終身擁有的時代已經被市場經濟下的商業勘探模式所代替,越來越多的國有或民營資本正在或者即將投向油氣勘探開發行業。投資者為什么要搞油氣商業勘探?如何搞好?有什么樣的先決條件?決策和運營的關鍵是什么?這些都是投資者關心的問題。把這些問題想透了,解決好了執行到位,油氣勘探的成功就會成為一種必然。 油氣勘探具有高風險、高投入、高技術、長周期、高回報的特點。筆者從這五個基本特點入手,結合自身長期從事這個行業見證的一些失敗和成功的案例進行剖析,以加深對商業油氣勘探業務本質的認識和理解,以期為業界的投資者們提供一些參考,也坦誠歡迎業界前輩和同行的批評意見。 一、為什么要投資油氣勘探? 在油氣上游的業務鏈條中,分為勘探和開發兩個部分?碧绞侵饕獎撛靸r值的環節,而開發是實現勘探價值成果的途徑,開發本身創造價值的空間不大。 因此投資油氣勘探領域有三種選擇:或做勘探,或做開發,或二者全做。對于成熟的大的公司而言,勘探和開發往往是并重的。但對于剛進入油氣行業的投資者,是優先選擇做勘探(通過招投標等方式獲得一個勘探區塊)?還是優先選擇做開發(購買一個已經發現的油田進行經營)?哪一個更容易盈利?風險更容易控制?更具有可操作性?筆者的觀點是:相對做開發項目而言,勘探項目有“高回報、絕對風險較低、易于操作”等幾個特點-這是支持投資者積極做油氣勘探的主因。 高回報 “高回報”是油氣勘探行業的特點之一,這成為投資者進入這個行業的首要動因。 讓我們對“高回報”做一個最直接的說明:全球7大油公司的桶油發現成本在2003年-2005年為1.77美元,2010年-2012年為4.31美元,2012年的桶油發現成本是5.35美元。盡管隨著勘探難度的增加,桶油發現成本在不斷攀升,而相對于購買已經發現油田的價格來講,還是很便宜的。 例如,2012年從市場上購買儲量,每桶油至少在10美元以上。換句話講,用5.35美元發現的1桶油在市場上可以賣到10美元以上。這是這個行業的平均水平,也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估計。 絕對風險較低 “高風險”是油氣行業的另外一個重要特點。勘探項目的“絕對風險較低”也是相對于開發項目而言。很多準備進入或者已經進入這個行業時間不長的投資者,出于對油氣勘探“高風險”的畏懼,不敢去做勘探轉而選擇去購買已經發現的油田進行經營,因為這些人可能認為購買成熟的油田進行開發的風險要小。事實上,這是一個大的誤解。往往后者(購買已發現的油田進行經營)的盈利空間很小,風險更大: ①除非迫不得已,一個好的油田不會輕易出賣。要出賣的油田,多少都是有問題。 ②買家沒有賣家精。購買一個已經發現的油田,賣家披露的信息基本上都是正面的;而買家往往需要在很短的時間進行決策,難免有疏漏的估計不到的地方。例如可采儲量可能估低,投資和操作費可能漏算等等。這樣往往會高估標的價值。 ③雖然購買已經發現油田的相對風險較小,但由于因為購買的費用高,投資基數大,絕對風險卻很大。而作為勘探來說,投資是循序漸進的,一次性的投入不會太大。 作業相對簡單,易于操作 勘探的另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作業相對簡單,主要考驗的是地質研究能力和綜合決策能力。除了資金保證外,加上一個規模不大的精干管理團隊,幾個優秀的地質人員,基本上就可以運作了。 而油田開發項目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其特點是:地質工作相對簡單,但投資集中,而作業層面的事情比較復雜,牽扯面廣。主要考驗的是對來自市場上服務隊伍的工程和資源的組織、整合和管控能力。對一個新的公司來說,駕馭起來難度較大。因此從這個角度講,對于剛進入這個行業的投資者來說,優先勘探也是一個較為現實的選擇,有利于逐漸培養作業能力。一上來就選一個油田開發項目,運作起來困難很多,挑戰更大。 當然,也有很多以經營油田開發見長的公司,這些公司一般都有較為長期而豐富的油田管理和挖潛的強項技術和管理經驗為基礎。 如法國佩蘭科(Perenco)公司、美國平原石油公司(PlainsEP)等,他們專門收購各類老油田,經過他們的“精工細作”,從而達到盈利目的。他們的資產多數是大公司不想做的邊際老油田,被稱為“專吃腐肉的鳥類”。也有一些是專做勘探的公司轉讓給他們的。 佩蘭科的創始人是打魚的出身,75年開始做油田服務公司,為油田搞船運;80年開始做海上鉆井服務。到了92年開始賣資產成為一個油公司。佩蘭科有一個由打魚而海運,由海運而鉆井,由鉆井而做上游作業的過程;谝郧坝秀@井服務的經驗,他們的特點是作業能力強,他們的核心理念是必須做油田的作業者。目前在全球13個國家有作業,作業油氣產量有45萬桶/日,他們自己的份額為25萬桶/日。 二、怎樣做勘探才能成功? 1如何才算一個合格的勘探經理? 沒有一個合格的勘探經理,很難想象會取得勘探的成功?碧降某蓴≡诤艽蟪潭壬隙伎蓺w咎于勘探經理的稱職與否。但如何才是一個合格的勘探經理?需要具備什么樣的能力和知識結構?很多人把地質和勘探混為一談,混淆了勘探家和地質家的概念,也混淆了地質工作和勘探工作的概念。 很多勘探經理都是地質出身,但地質家絕不能和勘探家劃等號。油氣勘探是一個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活動,而地質工作固然是油氣勘探最核心和最為重要的基礎,難度和挑戰性也最大,但本質上是一個技術研究活動。 這二者有顯著區別。地質工作提供的信息是:地下有無石油、可能在何處存在、可能有多少、品質如何、如何分布、溫度壓力等。而在勘探工作進行的過程中,尤其在進行大規模的勘探投資之前(一般是在打野貓井之前),我們不但要能夠依靠上述信息,還要進一步知道可能發現的這些儲量在現有技術條件下能否經濟地采出來、能采出多少、能不能運出去、有無市場需求、有無商業價值等一系列問題。這就需要在地質家工作的基礎上,油藏工程、鉆井、采油、地面設施、銷售、財稅等各方專業人員核實各自領域的專業問題,提供出相應的參數交給經濟評價人員。由經濟評價人員根據合同的經濟條款最終做出項目的經濟評估。 因此一個合格的勘探經理不僅僅是一個地質家,而是要能夠把握整個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相對地質工作而言,其它的這些工作的難度和挑戰性雖然不是很大,但卻是絲毫不容忽視的。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對項目造成嚴重的甚至致命的影響。 2勘探決策的幾個要點 總的來說,經濟評價結果是投資決策的最終依據。以下介紹幾種典型的情況,不宜繼續投入工作量。 1、桶油發現成本偏高,需要考慮中斷勘探工作。 前期的物化探和地質研究進行到一定程度后,就能估算桶油發現成本了(這個桶油發現成本是根據各種情況綜合判斷的。包括油價、原油品質、開采成本等)。 如果預測的桶油發現成本太高,例如2012業界平均為5美元,而我們估算的為8美元以上,則說明這個地區的桶油發現成本太高。盡管發現了以后,仍然有經濟價值,但是已經不符合勘探的高風險和高回報的特點了。就要考慮把眼光投向桶油發現成本相對較低的地區。 例如,在巴西赤道深海的前沿勘探項目,由于探井的費用昂貴(2012年時一般單口探井在1億美元以上),對于圈閉資源量小于3億桶單個勘探目標,桶油的發現成本平均為7-8美元。這樣的探井就沒有必要打了。 2、達不到經濟開發的規模,需要中斷勘探工作。 在打井之前,如果發現單個圈閉太小,而且這些小的圈閉分布零散,不能合在一起開發,達不到經濟開發的規模,這種情況下,成功把握再大也無意義。 巴西OGX公司的慘痛失利是一個最典型的案例。OGX公司曾經是僅次于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的第二大石油公司,其創始人艾克巴蒂斯塔幾乎白手起家創造了OGX。自2006年成立以來,OGX的勘探“相當成功”,資產迅速擴張,成為當時巴西最大的私有油氣公司。到2010年,OGX擁有33個勘探區塊(巴西29個,哥倫比亞4個)。OGX自己宣布擁有108億桶油氣當量(BOE)的可采資源量。計劃在2019年實現140萬桶/天的原油產量。 巴蒂斯塔的資產總額一度高達345億美元。但因曾經在海上擁有很多勘探區塊,在沒有進行充分的技術經濟綜合論證之前,僅僅依靠地質工作的成果盲目打了很多井,花了很多錢,結果油田投產后,產量嚴重不達標,導致了徹底失敗。2012年,他的石油帝國轟然倒塌,引發拉美歷史上最大的一起企業違約事件。公司老板三百多億美元的身價瞬時蒸發,相關的融資機構、合作伙伴以及廣大的股民也遭受了慘痛損失。 在2012年1月,位于坎普斯盆地的OGX的第一個油田藍鯊油田開始投產后,原來計劃40,000桶/日的產量目標實際上只完成了10,000桶/日。事實上,作為海上油田,這點產量規模太小,無法負擔FPSO的巨額操作費。更為沮喪的是,藍鯊還是OGX資產中最好的油田。這成了壓死OGX的最后一根稻草! 是什么把巴氏推上了神壇繼而又跌入了萬丈深淵? ①傳奇地質家保羅門東薩的加盟 保羅是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的頂級地質家,為巴油工作30年以上,2002年成為巴油勘探總經理。2007年被巴氏重金聘請加入OGX任CEO,在他的帶領下,一大批巴油優秀人才也加盟了OGX,保羅成為OGX“勘探成功”的首要功臣,從而使巴氏登上了身價追趕全球第一的神壇。 ②對油田開發等知識的無知或無視 但問題是:這些勘探發現,有多大的可靠性?如何開采?能采出多少油?有無商業價值?無論是在打井前還是在打井后,諸如此類的問題卻一直被忽視,一直沒有人認真研究。對于這些問題,OGX客觀上可能沒有搞明白,勘探地質家們往往對后續的開發問題的關注較少,這是比較普遍的現象。 ③利令智昏 對于上面的問題,OGX主觀上也不想搞明白。因為OGX從市場融資和商業投機的需要,拼命鼓吹他們的“勘探成果”,當時正值巴西海上大發現的黃金時間,業界對巴西海上充滿了信心。加上缺乏專業知識的媒體、金融機構以及社會大眾的盲目跟風,尤其是曾經在巴油工作了幾十年的前巴油勘探主管保羅門東薩及其麾下一大批業界地質精英的加盟,更是推波助瀾,更加堅定了業界的“信心”。幾乎全世界都堅信巴氏真的擁有了龐大的黑金帝國!當巴氏看到全世界都相信他編的瞎話時,他可能自己也被自己的瞎話搞糊涂了。曾有公司欲購買OGX的資產,出價不菲。但卻沒有滿足巴氏極度膨脹的胃口,從而失去了轉嫁和逃離危機的機會。利令智昏! 3、運銷條件確定不下來,也不能投入大的工作量展開勘探。 運銷條件是進入一個地區開展勘探活動時必須考慮的。尤其是天然氣項目,運銷條件的重要性更加凸顯。這是很多公司曾經遭遇過的難題。例如,俄羅斯石油(Rosneft)在巴西蘇里曼盆地(Solim攀猀)的天然氣勘探。這個盆地的天然氣賦存條件很好,但因地處偏僻的西北部,就近銷售沒有市場,外運沒有管線。因此,俄石油在沒有成熟的運銷方案之前,目前一直不敢貿然進行大的勘探投入。 3確?碧匠晒Φ膬蓚基本因素 有人說石油勘探是世界上最大的賭博?碧胶唾博的確有相似的性質(但石油勘探與賭博的不同在于:對于賭博來說,都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而石油勘探只要正確運作,成功具有某種必然性,都會有較為豐厚的回報)。從這z上講,勘探能否成功取決于N*P(N-冒險次數、P-每次冒險的成功概率)。這就要求項目質量(成功率)和項目數量都要有保證。 3.1怎樣保證項目質量(成功率) 地質工作是基礎,地質能力是油公司的核心能力 油氣勘探的目的是找到具有商業價值的油氣藏,其決策包含地質、工程技術和經濟評價三部分?碧降刭|工作要回答的問題是:在哪里存在油氣藏?規模有多大?如何分布?品質如何(輕油?重油?濕氣?干氣?等)?這是進行商業勘探決策的基礎。 高技術性是油氣勘探的一個主要特點,無論地質還是鉆井、采油和地面建設等,挑戰性都非常大。而勘探地質則是其中難度最大的一項工作。因為油氣深埋于地下,已知的東西太少,未知的東西太多,加上地質學理論尚處于完善成熟過程中,因此挑戰性更大。搞好地質工作,即是成功的基礎,也是油公司核心能力的體現。一個油公司,必須要有一個精干的穩定的地質研究團隊。工程方面和其它則只需要熟悉各自專業的管理人員,他們的功能是能夠從服務市場上找到合適的資源,并能夠有效地進行管理。 實際案例:以下是筆者近距離接觸的正反兩個方面的真實例子。可以幫助理解地質工作的重要性。 案例一、塔洛石油公司(TullowOilPLC,以下簡稱塔洛)的成功經驗。 塔洛是愛爾蘭一個位于都柏林以南35英里的小鎮的名字,這個鎮上的一個名叫艾登-西維(AidanHeavey)的人,便是塔洛的創始人。誰也沒有想到他會成功,因為他缺乏行業的知識,沒有什么大的靠山,幾乎白手起家,1985年在一個沒有石油工業的國家開了一個石油公司。經過近四十年努力,塔洛已經成為全球矚目的三個勘探石油公司新銳之一,取得了驕人的業績:2013年在24個國家有151個作業區塊;在產油田68個;投資總額20億美元;全球雇員2,042人。權益產量84,200桶油氣當量/日,銷售收入26.5億美元。 塔洛難以置信的顯著特點是善于去別人不去的前沿盆地獲得驚人發現,這得益于他們卓越的地質能力。2006年是塔洛歷史上劃時代的一年。這一年,由于塔洛第二號人物,當時51歲的安格斯-買考斯(AngusMcCoss),加盟塔洛擔任勘探總經理,2006年12月被任命為董事會成員。他是BP資助的地質博士,有21年很多地區的勘探經驗,主要包括殼牌在非洲、歐洲、中國、南美和中東的項目。曾任殼牌美洲地區勘探副總裁和尼日利亞勘探總經理等重要職位。 他的到來開創了塔洛光輝的勘探歷史。塔洛的老板說:“我擅長做的是挑選最優秀的人才”。“我們的勘探工作能夠持續保持全球領先,其實沒有什么秘訣。唯一的秘密應該歸功于團隊精神-我們有一個強大的勘探團隊:一個建立在開放,信任和具有創新精神基礎上的勘探團隊;總是擁有最合適和高度創新技術的勘探團隊;具有開闊思路、多樣化豐富經驗和清晰的地質概念。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塔洛的獨特賣點。顯然,重視地質工作是塔洛取得成功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案例二、不重視地質工作導致了厄瓜多爾OCP管線項目的投資失敗。 2002年由美國西方石油、西班牙雷普索爾、巴西石油、法國佩蘭科和意大利的恩尼聯合投資在厄瓜多爾建設的OCP稠油管線,這個OCP管線長483千米,設計輸油能力為45萬桶/日,總投資13億美元。在當時油價僅20多美元的背景下,這無疑是一個巨額的投資!卻因為地質工作的失誤,造成了巨大的投資損失。 他們在建設這個管線時,認為這里將來會產出大量的稠油。因此設計了45萬桶/日的輸油能力。實際上該管線于2003年9月正式投入運營以來,遠沒有實現設計的輸油能力。據2013年的數據,實際運量僅為13.5萬桶/日。因為那里的油田投產后,都沒有達到預期的產量。管線造的再好,也逃脫不了巨額投資失敗的結果! 如何才能做好勘探地質工作? 1、盡可能搜集目標探區已有的相關資料。 資料是進行研究工作的基礎。掌握的資料越多,研究工作就越充分,成功率就越高。 2、必須具有高明的地質家或地質研究團隊。 相對于油田開發或者其它方面,勘探對于地質學家的要求是最高的。因為勘探地質工作是要根據少量的已知信息對地下情況作出判斷,描述性工作較少,而預測性工作的比重大。因此,要求勘探地質家要有扎實的基礎、豐富的經驗、開闊的思路、廣闊的視野、敏銳的洞察力和準確的判斷力。一個勘探公司能否成功,地質能力是關鍵。 3、選擇對探區情況熟悉的地質人員。 地質資料往往通過物探或者鉆井獲得,成本是相當昂貴的。如果你聘請了在這個地區長期工作的地質人員,以往的資料也許由于保密原因他們是不能直接給你提供的,但他們頭腦中的這些信息會自覺不自覺地體現在研究工作中。更重要的是,這些熟悉本地情況的地質人員經過了長期的研究思考,形成了認識和結論。 你擁有了這樣的地質人員,不但免費獲得了他們頭腦中的地質信息,同時還擁有了他們幾年、幾十年甚至一生的研究成果。既節約巨額資金,也最大程度地節約了時間成本,最大程度地減低了交學費和走彎路的風險。 3.2項目數量保證 勘探成功率低是一個基本特點。前沿區勘探是典型的勘探類型。對于前沿區勘探野貓井,業界平均的成功率只有1/10-1/20,也就是說,最高的成功率也只有1/10。 例如巴西赤道地區深海區域,一口探井加上其它費用(物化探、招標等)平均為1.4億美元。這里“高風險”的含義就是90%以上的可能性是要失敗,要損失這1.4億美元。但如果有所發現,再花2.6億美元打兩口評價井進行核實,一共投資為4.0億,獲得儲量規模平均為6億桶。按照10美元/桶考慮,價值為60億美元。這種可能性為5-10%。 所以這一案例的結論就是:如果失。ǹ赡苄詾90%以上),損失1.4億美元的投資;如果成功(可能性為5—10%),總投資為4億美元,獲得60億美元的回報。這是對“高風險”和“高回報”
GMT+8, 2025-9-1 11:59
, Processed in 0.01920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