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儲運工程是一門融匯能源學、銷售學、加工配理學、地理油氣分布學、管道輸送學等學科為一體的技術工程,是連接油氣的生產、加工、分配、輸送、集輸、銷售等一系列環節不可或缺的紐帶。它按照社會和工業所需,安全、高效、持續地輸送油氣資源。如果說石油是現代工業社會的血液,那么管道和油氣儲罐等儲運系統,就是工業社會的血管和血庫。 中國石油大學油氣儲運專業于1952年創建于清華大學石油系,1953年成立北京石油學院后歸入機械系。歷經60多年的風風雨雨,它伴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石油工業的發展而迅速成長起來。2002年,石油大學油氣儲運學科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重點學科,從此本學科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目前全國已有30余所院校開設了油氣儲運本專科專業。各校油氣儲運專業共為石油石化、部隊、交通、民航和城市燃氣等行業,培養了數以萬計的畢業生,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貢獻出了較大的貢獻。通過近些年來大部分石油院校招生情況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石油儲運專業越來越成為石油專業的新寵。很多參加高考的學生在挑選石油專業時,第一志愿就選擇儲運專業。因此,該專業錄取分數線也比較高,在各省的錄取分數線要比各省的重點分數線高出80分左右。 石油儲運專業深受高考學生青睞,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儲運學科的自身建設吸引著專業學子。如中國石油大學,歷來十分重視儲運學科的建設,經過60多年的發展,學校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培養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學科體系,并且涌現出了一大批享譽國內外的專家,早期的有張英、湯楷孫、嚴大凡等教授,現在的有張勁軍、宮敬、吳長春、王芝銀等教授。從早期的東北“八三”原油管道工程建設,到現在的西氣東輸管道、中亞管道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規劃論證、設計施工、投產運行中,都有儲運師生的身影。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后,為了使儲運學科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學院領導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教學改革與嘗試,如“現場專家上講臺”等,聘請長期在現場工作過的既懂理論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來校講課,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學生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問題,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專業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以最直接的方式增強對企業的了解,從而也降低了學生擇業的盲目性和提高了企業的錄用率,給學生提供了廣泛的就業平臺,拓寬了學生的就業面。 其次,更為重要的是石油儲運事業的飛速發展,急需大量的儲運人才。為保障能源供應、維護國家能源安全、開發西部、保護環境,國家規劃和實施了如“西氣東輸”工程、跨國油氣管道工程,以及國家石油戰略儲備等大型油氣儲運設施的建設。“十五”以來,中國油氣儲運事業的發展進入了高峰期。僅到2010年年底,我國已建油氣管道的總長度約8.5萬千米,其中天然氣管道4.5萬千米、原油管道2.2萬千米,成品油管道1.8萬千米。與此同時,各地方政府加快天然氣利用步伐,積極構建省內天然氣管網;與煤制天然氣項目配套的管道正在加緊設計和建設。“十二五”期間,全國將新建天然氣管道4.5萬千米,原油管道0.9萬千米、成品油管道2萬千米。到2015年,我國油氣管道總長度將達到15萬千米。一大批油氣儲備工程和儲備基地也將建成投產。這樣,管道和儲備工程的建設、運營以及維護,都需要大量儲運專業的人才。前幾年,該專業畢業生非常緊俏,供需比例達1:1.5。2008年以后,雖然受金融危機影響等種種因素,石油化工行業受到了很大的沖擊,畢業生的就業率略有下降,但和其他專業相比,仍然比較樂觀。 |
|關于我們|網站地圖|油氣儲運網
( 魯ICP備11007657號-3 )
GMT+8, 2025-9-4 05:36 , Processed in 0.01476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